第366章 稱王建製(1 / 2)

當白廣恩的火車營率先潰退後,一下子就引起了連鎖反應,官兵的其他軍隊也招架不住闖軍的進攻,朝著四處逃竄,而李自成也毫不客氣,他抓住這個機會,傾巢而出窮追不舍,連著追殺了接近四百餘裏,致使官兵傷亡足足四萬餘人,更是繳獲了無數的兵器輜重。

最關鍵的是,這一戰直接導致大明朝最後的精銳主力損失殆盡,關內再無一支可以調動的精銳兵馬。

經過此戰之後,孫傳庭隻能敗退潼關,而李自成也不願意再給這個老冤家任何喘息的機會,立刻點齊兵馬揮師潼關。

十月,李自成率領三十萬大軍圍攻潼關,經過短短兩天時間便宣布破城,而總兵白廣恩、陳永福投降了李自成,孫傳庭繼續向渭南撤退。

李自成在得知二將投降以後,自然是喜笑顏開,他絲毫不在意是陳永福射瞎了他眼睛一事,反而對陳永福多加看重,對其沒有絲毫的戒備,反而委以重任。

兩天後,闖軍在圍攻孫傳庭餘部的過程中,孫傳庭戰死,時年五十一歲。

孫傳庭的死,幾乎直接宣告了大明的結束。

李自成繼續進攻關中,很快便拿下了西安等府,而後兩個月時間內徹底席卷整個陝西。

隨著陝西的陷落,徐州方麵的明軍同樣也沒辦法繼續堅守下去,一部分明軍與李信暗中溝通,選擇了開城投降,而馬士英則是在徐州城內自縊而亡。

當徐州陷落的消息傳回了京城以後,崇禎皇帝也陷入了徹底的絕望之中。

在原本的曆史上,隨著李自成攻陷陝西,京畿已經處於了危險之中,但大明朝還有南下這樣的一個抉擇,可如今因為李晟的存在,卻使得崇禎隻能坐困愁城,每日裏茶飯不思,卻又對局勢無可奈何。

與京師的愁雲慘淡不同,金陵城內卻掀起了一波波慶祝的浪潮。

原來在崇禎十七年的大年初一,李晟宣布在金陵稱王,並且立下了王號為秦王。

之所以是秦王,一方麵是因為李晟出自於關中,以示不忘根本,另一方麵也是因為秦王暗合大秦一統天下之誌,以表明李晟的誌向為一統天下。

當然,這一次的稱王也算得上眾望所歸,原本在剛剛攻下金陵的時候,便已經有許多臣子希望李晟能夠稱王建製,隻是在當時的李晟看來條件還不夠成熟罷了。

如今隨著拿下徐州,徹底控製兩淮以後,條件自然也就成熟了。

在稱王以後,李晟也設立了秦王府,撤銷了原本的華督府,實現一應中樞號令皆出秦王府,不過其他的建製並沒有改變,原來的五院十二部則是繼續沿襲下來。

而在稱王之後,李晟也正式宣布使用王號‘革新’,並且頒布了新的曆書《秦王欽頒革新元年甲申歲王曆》。

實際上,在封建社會每年冬季都會用皇帝的名義頒布曆書,俗稱皇曆,這本身屬於皇帝的特權,屬於皇權的象征。而李晟宣布此舉,也是在告訴世人,他暫時雖然還沒有稱帝,但是已經在實行皇權,隻是欠缺一次正式的登記而已。

當時間邁入到革新元年時,李自成則是在西安宣布稱帝,國號為‘大順’,並廣發天下,還給各路梟雄封王,他給張獻忠封為西王,還給李晟送來了封王詔書,也不知是怎麼想的,當真封李晟為‘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