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個漢子一起用力,終於把這頭公牛放倒在地,裝車工作才得以繼續進行。
“咱們養的牛沒有喂食牛下水之類的東西吧?”楊東升問。
“沒有,沒有!”養殖場負責人連連擺手,“咱們國家的牛下水這麼貴,誰舍得用牛下水喂牛?又不是英國!”
天氣炎熱,這批牲畜主要發往華京、津門、大城山等市,一路過去要六百多公裏。
這個時代,馬都還沒有到華京的高速公路,要走十幾二十個小時。
東升食品的工作人員囑咐貨車司機要密切注意牲畜的狀況,及時降溫,以免牲畜中暑。
看過裝車,眾人又去看了新品種肉牛的繁殖情況。
這個基地養著從俄羅斯運來的一批雅庫特牛,就像劉新宇說的那樣,雅庫特牛的毛確實很厚,即便是夏季。
這種牛也確實體型不大,比楊東升小時候常見的黃牛,還要小一點,尤其是看慣了外麵那些體重達2000斤的大家夥之後。
養殖場剛剛繁育出了一批小牛犢,這些牛犢是雜交一代,帶有一半雅庫特牛的基因,看起來毛茸茸的。
而且非常活潑愛動,跟大狗似的!
孩子們又摸又抱,玩的很高興。
今天晚上,一行人就在這個養殖場留宿了。
草原上手機信號不通,晚飯前,楊東升用養殖場的固定電話,跟辦公室李主任了解了一下,最近兩天的工作進展。
其他的消息還罷了,最讓楊東升高興的是無人機貨運機場,終於下來了。
幾天之後,東升礦業北方分公司的趙副總從陝省趕了過來,彙報了他最近的考察情況。
其實新世紀之前,陝北油田就是個雞肋。
那時候的國際油價一直在每桶30美元以下,1998年前後,價格一度跌到每桶10美元以下。
陝北雖然有油,但是油田滲透率太低。
每口油井的產量,別說跟中東那些油田比,就算跟國內其他油田想比也大有不如。
平均每口油井的產量,隻有國內其他油井的七分之一。
九十年代的時候,國家提出扶持陝北革命老區後。
石油集團大手一揮,直接將一千多平方公裏土地的勘探和開發權劃給了陝省。
還將大片地塊劃為了雙方的共同勘探、開發區。
於是陝北就出現了這麼個全國幾乎唯一一塊,大規模交給地方開發的油田。
拿到勘探和開發權之後,起初陝省是非常不情願的。
由於油田效益不好,陝省一度希望石油集團將陝北油田合並,但是石油集團哪裏願意重新接手這塊燙手的山芋,給拒絕了。
時間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全球經濟複蘇,國際油價輕鬆突破30美元一桶,今年年初更是突破了60美元一桶。
石油集團原本看不上的這些低滲透油井,一下子成了香餑餑。
石油集團試圖整合陝北油田,但是陝省又不願意了。
。您提供大神總是覺得累的富礦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