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二三章 不受控製的車(1 / 2)

陶光明說:“既然要取得汽車生產牌照才能生產汽車,這就意味企業的技術能力要被嚴格審查,那麼好多鄉鎮汽車廠達不到要求,就都隻能停產。像我們建廠的時候那樣有個扳手和錘子就能造汽車的時代已經過去了。行業要重新洗牌。”

李文軍笑:“不錯嘛,終於有一個人說到重點了。”

董慶軍沒出聲。

李文軍問:“怎麼,你竟然這麼安靜真難得。”

董慶軍撓頭:“我沒看。這東西跟技術沒關係。”

李文軍說:“我猜也是。那我來總結一下。首先韓廠長說的牌照問題。陶董的看法非常正確。各位知道嘛。我國的汽車工業看著落後,但是產量並不低。九二年就超過了100萬輛。”

大家都很驚愕。

本以為“文軍汽車”和北方汽車等幾個大汽車廠的產量就是全部了,結果數字竟然這麼驚人。

李文軍笑:“有點意外吧。是,除了十幾萬輛正規企業生產的汽車之外,其他都是鄉鎮小企業做出來的。不是說鄉鎮小企業做出來的東西質量和技術就一定不行。我們也是鄉鎮小企業發家的。但是不得不承認,企業資質沒有人把關的情況下,產品質量就得不到保證,資源分散,拖慢技術發展。所以國家才會出台這個政策。”

董慶軍本來興趣缺缺,這會聽得入神,靠了過來。

李文軍說:“現在出了這個政策,市場上銷售的汽車品牌銳減,有牌照的企業銷售額會暴增,然後就像滾雪球一樣,資金,資源和技術就會短時間集中到幾個大企業手裏。”

董慶軍嘀咕了一句:“我們既然被圈到合法的生產的範圍內,那還有什麼好擔心的。躺著都有飯吃。”

李文軍搖頭:“發展經濟就要講經濟規律。你見過有利益擺在那裏,大家都眼睜睜看著別人吃,自己不動嗎?現在的幾個企業瓜分隻是暫時的。以後競爭會越來越激烈,隻是轉向技術而已。中國汽車的產能和技術發展速度肯定會加快。我們不加緊,就會被別人趕上,淘汰。”

李文軍總說“逆水行舟”、“逆水行舟”的,大家耳朵都起老繭了,也沒放在心上。

現在聽他一分析,都神情肅穆起來。

李文軍又說:“再說說這個‘鼓勵購買’,雖然之前也沒禁止個人購買汽車,但是說了“鼓勵”就不一樣了。會有很多優惠,補貼。而且“承認汽車私有合法化”,就是說隻要有錢,不用掛公司企業的名字就能買。絕對是一波銷售利好。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大家都買了車,是不是要開,那駕照就會更容易考上,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先學修車,耗幾年才能開車。所以就會多很多駕駛水平不如以前,卻能拿到駕照的人。怎麼適應消費者的數量和水平變化?”“

李文軍轉頭看了看大家,說:“那就隻能改進產品了。這也是我要你們加快研究自動波汽車的原因。因為那些技術不過關的人就基本不會選擇手動波,雖然有駕駛的樂趣,可是太容易死火了,開起來麻煩。”

韓偉俊點頭:“我們會加快自動波的研發。李董放心。”

李文軍語重心長地說:“大家作為一個廠的領導人,不能隻盯著廠裏這點東西。多看國內國際新聞,了解產業動態,市場動態。多研究對手和顧客。才能規避風險,找到機會。”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