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七七章 從未停止改進的步伐(1 / 2)

機場一切準備就緒,什麼聲波驅鳥,假人趕鳥,無人機趕鳥都用上了。

然後又重新開始試飛。

戰鬥機被拉到更偏僻保密的地方試飛去了。

現在機場試飛的是李文軍打算推出的進行了無數次改進的客運飛機。

最先試飛的是小型私人飛機。

李文軍通過穗城航空公司,高價請了兩個國內的退役民航飛行員來。

機場裏每天都有飛機起飛降落。

路上也經常看到飛機從廠房裏滑行到機場去。

開始大家還有些興奮,會指著天空說:“看,飛機。”

後來就麻木了。

那個飛機起落真的吵死人了。

李文軍把機場外圍半公裏內的地,租下來種樹。在飛機起飛和降落的區域周圍建立隔音屏障。飛機也是用的采用低噪音發動機,給飛機引擎裝靜音罩、尾氣消聲器什麼的。

大家感歎,他從來就不會停止改進的步伐。

楊守拙笑李文軍在白費功夫。

機場周圍,他就沒聽說過不吵的。

然後李文軍向他證明了,可以把噪聲降低到不影響居民的地步。

因為這個事情,還有電視台來專門采訪。

李文軍說:“相關技術要點,我不能說,因為涉及我們‘文軍實業’多個技術機密。不過你們可以去機場周圍體驗一下,我們的噪音有多小。”

電視台覺得他在吹牛,隨便選了一天,也沒有提前打招呼,就貓在機場外的樹林子裏。

一整天就聽見很小的幾聲呼嘯,類似於那種大功率風扇的聲音,就沒有了。

如果不是看見天上有一隻銀色的“大鳥”騰起和降落。他們一定以為今天沒有飛機試飛。

然後他們把現場錄音和錄像放了出去,引起了一陣轟動。

很多專家說這不可能,這不科學。

也有人說是因為飛機小,所以噪音低。

然後電視台把他們拍到的當天試飛的飛機型號放出來,有載客量兩百人以上的中型飛機。

所以不算小了。

機場的屏蔽和降噪好多機場都做了,效果沒有這麼好,那就是隔音屏障和飛機本身降噪技術的問題了?

這一個新聞,又帶動了李文軍的隔音屏障熱賣了一波。

其實這個隔音屏障,李文軍早就用在了穿過城鎮的高速鐵路沿線。

隻是大家沒有發現,沒有對比而已。

------

李文軍的飛機經過航測局的幾百次檢測和自己的多次測試之後被證明質量和穩定性超過了外國同類產品。

無人機壓根就沒有對手,所以沒有比較對象。

“文軍飛行器廠”改了個高端洋氣上檔次的名字叫“文軍航天器材公司”。

年初,李文軍的客機產品正式開始對外發售,宣布“文軍實業”開始進軍民用航空市場。

模型被擺上了“文軍休閑中心”的所有大廳。廣告在屏幕上滾動播放。

“文軍航天器材”同時發售的有三種機型,載客量分別為一百人,五十人和二十人。

一百人的用於支線客運航線,五十人的是公司的商務飛機。

最後一種專門是針對高端富豪的高端私人飛機。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