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一三章 男人的嘴哄人的鬼(1 / 2)

不管種什麼,都要形成規模化,產業化,先大量投入,才有錢賺。

搞小農經濟肯定搞不過那些世代種田的本地人。

隻要是李文勇種某個作物賺錢了,外麵那些村民肯定會跟風種,到時候產品良莠不齊,搶市場,壞了聲譽,壓根不可能持續。

最好的辦法就是把附近村民全部說服一起來種這個,然後統一提供種苗,規定品質,在一起以一個品牌銷售。

像後來任何一種好吃好看名頭響亮,銷路好的水果,都不是一家一戶種出來的,而是由大公司統一管理,做品質控製的。

如果他沒開廠子,雖然很難,但是李文勇還是有機會說服村民跟他一起幹。

可是現在他開了廠子……

而且還有一個問題。

隻要還賣礦石,黃鐵礦的地就隨李文勇處置。

可要是不賣礦石了呢?

縣裏隨時就會把這塊地收回去。

到時候,種的果樹都成了別人的了。

也是因為這個,李文軍才讓李文勇種一年一收的作物。

------

李文勇琢磨了好幾天,來問李文軍養雞怎麼樣。

可以賣雞蛋,還能賣雞肉,可以全年持續有收益。

李文軍又沉默了。

養雞是比一般種植經濟效益高一點。

但是養活物,還不太一樣。

二十四小時要人守著。

而且大密度養殖容易生病,小密度,賺不到錢。

這個年代,天天吃雞鴨魚肉的人,很少。

如果就近消費不完,想要運到外省或者深加工的話,這點規模又不夠。

李文勇從李文軍的沉默裏讀懂了三個字:不合適。

隻能說:“我回去再想想。”

李文勇第三次來找李文軍的時候,自己已經下定了決心了。不管李文軍這次說什麼,他都會按照自己的意思幹下去了。

現在他對李文軍太依賴了,好像沒了李文軍點頭,自己就什麼都做不了一樣。

其實李文軍也想好了,這一次不管李文勇說要做什麼,他都支持。

不能再打擊李文勇的積極性了。

反正大不了試錯,再來過。

總比什麼也不做停在原地好。

李文勇說:“我打算種蘑菇。”

李文軍點頭:“這個好,菌種可以去省農業大學買最好的,還可以請專家來指導一下。而且蘑菇可以在屋子裏種,不受氣候和土質影響。保證溫度濕度光照就行。以後甚至可以想辦法把這裏作為省農學院的一個種植基地,申請國家補助。”

如果地被收回去了,就連菌種蘑菇一起搬走,沒有損失。

李文勇見李文軍都同意了,越發堅定了決心,說:“我想著種香菇這些,可以曬幹的菌類。反正陶光慧同誌在百貨公司,可以幫忙試著賣一賣。”

李文軍點頭:“沒錯。如果量夠大,明年我還可以幫你帶到交易會上去。”

李文勇一聽,更興奮了:“好。既然你也覺得好,那我就開始幹了。”

李文軍說:“我幫你聯係省農業大學的教授,你過去學習一下。然後回來再動手。如果需要,我還可以提供啟動資金。等你賺了錢,再還給我。算是‘文軍實業’支持黃鐵礦創業。”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