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初稿,整個人仿佛漲飽的氣球被針忽然戳破,一直緊繃的神經,徹底鬆懈下來。
雖然後麵還需要用半年的時間來精修打磨,可初稿完成,就像房子已經蓋好,隻需要慢慢裝修。
本書可以算作《騰格裏的記憶》的續集,劇情有重合連通的地方,卻是完全不同的故事。
《騰格裏的記憶》的主角是父親和母親,講述的是我們父輩為了守護家園,解決溫飽,戰天鬥地,興修水庫,植樹造林,又借著改革開放的好政策,脫貧致富,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巨變的時代記憶。
而本書的主角是東子和狗蛋兄弟倆,主要講述的是我們這一代人,改革開放後從鄉村到城市的成長蛻變,以及成年後再回歸鄉村,用新的理念和方式治沙致富,守護家園,振興鄉村的故事。
當初寫《騰格裏的記憶》時,根本沒有想任何東西,隻是恣意洋灑,寫下自己心中的故事。
沒想到,誤打誤撞收獲了一些微不足道的榮譽。
關鍵的關鍵,收獲了好多喜歡狗蛋東子的書友讀者。
狗蛋東子的故事,讓好多讀者回到了童年,他們為狗蛋東子的命運唏噓、感動、歡笑、流淚...
有一個讀者,看完《騰格裏的記憶》心緒久久不能平息,就去看我的其他作品。
當看到我寫的無線爽文時,他在下麵痛心疾首地評論:“好好的書不寫,寫這些垃圾做什麼?”
我啞然失笑,卻又無比感動。
這位讀者“怒其不爭”的批評,其實是對我最高的肯定,最熱忱的關心,最真心的愛護和最大的支持!
在他看來,我應該繼續寫一些有深度的文字,而不是為了碎銀幾兩去迎合市場,寫一些亂七八糟的爽文。
我不禁汗顏。
才疏學淺,見識淺薄,文筆更是初中水平,我不敢自認為是個網絡作家,自我介紹的時候,總是自稱網絡作者,甚至說是寫手。
我有的,隻是對生命的一腔熱愛,對文學的虔誠信仰,對生活的積極拚搏!
我的書唯一吸引人的地方,或許就是這腔熱血吧。
《騰格裏的記憶》限於篇幅,從1982年寫到1993年,就草草結尾,好多讀者覺得沒有看過癮,有人留言要我寫續集,有人幹脆留言說想看狗蛋的愛情和東子的發家史。
讀者如此厚愛,我必須安排,且不敢馬虎。
構思了大半年我才動筆,寫了這本《漠上青梭綠》。
本書分上下兩部,上部《春衫薄》,時間跨度為1993年至2000年,主要寫的是狗蛋東子的青春成長,用小人物的命運變遷,群像式地反映改革開放給人們帶來的深刻巨變,尤其是從鄉村到城市的人們的掙紮蛻變,拚搏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