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按你說的辦,誰輸了誰喝酒。
這樣吧,第一個問題,你先說說那邊桌子上,擺的的這些瓜子花生吃的東西,有沒有什麼講究”。
歐陽振武笑著出了題目,剛才小孩子的那一桌吃完飯後,就把剩菜都撤了下去,重新擺上了一些點心花生之類的東西。
“嗬嗬小舅,這個可是難不倒我,瓜子以前又叫做窮磕,是說老百姓沒錢,吃不起貴的東西,瓜子它便宜啊。所以就是窮人過年的時候沒事磕著玩的。
但是現在生活好了,過年的時候,這瓜子就不叫窮磕,它叫磕窮了,讓咱們把窮都給磕掉,小舅,我說的對不對。”
王建的話引得兄弟們都豎起了耳朵,雖然年年過年,但是他們還真不知道,瓜子還有這個講究。
歐陽振武笑著點了點頭,說道:“沒錯。你小子居然連這個也知道。那花生呢?”
“花生又叫長生果,在過年的時候吃,講究個延年益壽,討個吉利的意思,”
王建一點都沒打怵,張嘴就說了出來。他從學習中醫的時候,就開始研究傳統文化,再加上吸收了不少老中醫的記憶,他們都是從舊社會過來的,本身就是民俗專家,還有不少雜項類的東西,都與民俗有關,所以歐陽振武問的這些事情,還真難不倒王建。
“說對了吧?來來來,大家都喝酒吧”
王建得意的笑了起來,年俗民俗裏有許多東西,都能應用到雜項的鑒定裏。在學習的時候,他可是翻爛了一本中國民俗的書籍。
民俗,即民間風俗,指一個國家或民族中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而中國的民俗,曆史更是源遠流長,包括吃元宵”吃餃子、吃粽子趕廟會等等,都被包括在民俗的範疇內的。
“好,說的沒錯。這杯酒我喝了”。
“我也喝了,這酒喝的值”
“是啊,成天的吃這些東西,還真不知道有這講究
歐陽振武帶頭,幾人紛紛把麵前的酒給喝了下去,王建笑嘻嘻的拿著酒瓶,一一給幾人重新倒滿了酒,看這架勢,他還想著多灌幾位娘舅幾杯。
王建的二舅歐陽振山也來了興致,指著麵前桌子上的十二個盤子。對王建說道:“老六,那咱們說這菜吧,為什麼總共是十二道菜呢,裏麵有什麼說法沒?”
王建聞言笑了起來,說道:“行,咱們就說說這菜,在十二道菜中,四涼八熱,四是四平,八是八穩,合起來就是取四平八穩的意思,就是說咱們今年的最後一頓飯,要安安穩穩的度過,迎接新年的到來。”
“得,二舅考不到你,大家都陪著我喝一杯吧”
歐陽振山聽的連連點頭,這次不用王建勸酒了,一桌人很自覺的把剛倒滿的酒給喝了下去。
“老六,那咱們再說菜,這雞鴨魚肉都有什麼講究?”
歐陽鋒也湊了一句,不過隨之被歐陽磊給打斷掉了,道:“雞就算了啊,這個是圖個吉利,不能作數,小孩子都知道的”
歐陽鋒對老大的話深以為然,後麵又緊接著補充了幾句:“對,對,雞不算,另外三個菜算三樣,你小子要是說不出來,每樣都要喝六杯。那就是十八杯酒
“笨蛋小子,他要是說出來了,咱們不是也要喝三杯?。
歐陽振武對自己這兒子是無語了,這聰明勁怎麼就是用不到地方啊,光是想著禍害王建了,就沒想到這其中可是有來有往的呀。
“哈哈,舅舅,你們去教訓老七算了,這酒,都讓他喝吧
王建聽到小舅的話後,不禁哈哈大笑了起來,接著說道:“咱們不算雞,剛才磊哥說了,雞是圖的吉利,這沒錯,我就不說了。
先說鴨吧,春節之所以叫春節,就是春天快要到了,蘇軾在《惠崇春江晚景》這首詩裏有這麼一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所以大家春節吃鴨子,就是在向往春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