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期最要緊的,無非是剪接、洗印和做聲帶、做電腦特技。
《清音少女NANA》的拍攝部分完成後。所有素材大概有五個多小時,毛片就出來了十幾盤拷貝。
王建對著這些心血之作,傻嗬嗬的樂開了花。其實他也想要替公司省錢,但是一到現場,靈感上來的時候,他就忍不住覺得這個想法也好,那個創意也好,怎麼都不舍得,樣樣都要拍……
按他的話說,可拍的創意和想法太多導致超過預算,總比有些導演沒東西拍絞盡腦汁在那裏湊九十分鍾的時長要好。
在亞洲,日本的洗印技術和電腦特技目前是遙遙領先。各國的電影,要想獲得高品質的畫麵,都要拿到日本去衝印和做後期。
至於做聲帶,日本和韓國都有獨到之處,一個電影要想做到音效、音樂和劇情和演員的表演貼合無間。使觀眾在觀賞過程中融入其中,完全感覺不到設計和做作的痕跡。技術方麵差一星半點也不成。
不過我們並沒有清閑下來,還在準備著為影片做完電影原聲帶的錄製。
張一謀的《英雄》和《十麵埋伏》都是在日本做的後期,價錢貴的要死不說還要受氣,直到拍《滿城盡帶黃金甲,才搭上美國這條線。美國人可就比日本人大度多了,公事公辦,也不搞什麼國別歧視。
對於王建來說,自己在好萊塢有電影公司,肯定是在美國做了。
至於《歌舞青春NANA》的配樂方麵,魔幻男孩組合中,托馬森和弗林斯在純音樂上的造詣非常不錯,因此電影配樂就當仁不讓地放在了他們身上。
整部電影一共安排有五首歌曲,魔幻男孩包辦了其中的兩首,剩餘的三首歌分別由公司旗下的歌手負責了,當然他們的歌也是張祁恩寫的。
而《清音少女NANA》的配樂則由張祁恩負責了,他也不會說什麼。演唱則是魔幻男孩負責主題曲,其餘的由天使組合、仙女組合還有DAVICHI組合負責。
當兩部電影原聲帶製作完畢後,大家才鬆了一口氣。
影片沒有正式上映之前,現在隻能肯定一件事:哪怕我們的影片票房成績不佳,但我們的電影原聲唱片也一定會賣得很紅火。
在美國,平均8700人就有一個電影院,而中國平均十二萬人才有一個電影院,根本沒法比。美國人平均一年進入電影院的次數為9.57次,而中國人按平均計算一般都是十年才進一次電影院。這裏麵除了喜好問題外,大家知道電影院的門票收費不合理也是造成這種情況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中國,一些小的電影院通常都會放映盜版電影來增加收入,甚至一些大型電影院也這樣做,這些也影響了電影票房成績。而且一些稍好一點的電影院的票價甚至達到了一百元以上,這對於一個人均收入非常低的中國來講,並不是一個好現象,總不能不考慮實際情況,隻拿北京和上海還有深圳的人均GDP來衡量整個中國的收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