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災後重建(1 / 2)

第四天晚上,暴雨漸停。

天亮之後,洪水漸漸退去。

村長看著這被暴雨衝刷過的村莊,一片淤泥。

一踩,陷進去齊膝深。

村長一時也沒了主意。

自己也有七十多歲了,從來沒見過如此大的山洪和暴雨。

這次,也算是開了眼界了。

大自然,可以造福人類,也可以毀壞世界。

但大自然發起怒來,是不講道理的。

但再難的事,總得去做,這一村的人呢,總不能就住在這學校裏和徐楓家吧。

村長召集村委人員商討下一步的情況。

老百姓看著自家或被水泡或已倒塌的房屋,有些人禁不住失聲痛哭。

幾個老人拄著拐杖站在那兒感歎:

“家,沒了。自己祖祖輩輩生活的土窯,塌了。這以後,哪兒是自己的安身之處呢?”

村長和村委會人員在做這些老年人的工作:

“叔,嬸,你們放心,政府不會不管咱的,村委也不會不管你們的。

放心,咱要把咱徐家村建得更好!”

所有道路都被阻斷,外界的信息進不來,村裏的信息出不去。

與鎮裏聯係的唯一的電話線,在暴雨的第三天都已中斷。

這村子,簡直是一個孤島。

不過,即使外界知道,但各地都是這樣,誰又能幫到誰呢?

老村長決定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帶領村子裏的青壯年,開始清淤。

兩天後,村子裏的道路基本清理完畢。房子沒倒塌的人們可以回家裏清理淤泥,扒出糧食,能開灶的開灶。

家完全坍塌的,則從倒塌的房屋裏扒出自己的積蓄或家底。繼續在學校居住。

孩子們還不能停止上課,騰出兩間教室,讓孩子們都擠在這兩間教室裏,老師繼續上課。

暴雨過後,天氣晴朗,不幾天,清理過的地麵已幹了,房屋沒倒塌的人家陸續搬回去。

徐楓家住的人也逐漸少起來。

五天之後,道路基本能走了。

徐楓先去看了“山海薈萃”、“冰壺秋月”和冷庫,由於防護措施做得好,並沒有受到什麼損失。

徐楓迅速組織能上班的人員,先上班營業。

然後徐楓又查看了縣城工地的情況。

還好,都在可控範圍內。

到省城的道路多處塌方,十天半月恢複不了交通,也就鞭長莫及。

徐楓又走了二十多裏路,穿著膠鞋,淌著泥濘,

想方設法翻過衝斷的道路,回到徐家村。

當徐楓看到村裏的情況,也很痛心。

鎮裏邊也派人來視察徐家村的情況,並及時上報上級組織。

鎮負責人安排各村進行道路搶修

把衝毀的道路填補好,打通與外界的聯係。

並恢複了與鎮裏的電話聯係。

徐楓也在搶修隊伍中,沒日沒夜地幹了幾天。

村長去鎮裏開會,回來的第二天把徐楓叫到村委會。

“上級要求災後重建,讓各村商討選址。

昨天村委會人員商討了一晚上,決定村子統一規劃建設。

這次重建,中央、省、縣、地方財政出資百分之八十,農民自己出百分之二十。

你們長年蓋房子的,咱村的工程那自然是不能推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