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初開始,從香港、廣州流行過來的著裝風氣刮到了京城,然後迅速漫延到全國各地。

這種著裝風格以個性張揚,突出自我為目的,基本上是對過去幾十年來社會上的那種勤儉、樸實,低調的著裝風格持一種否定態度。

其標配大概就是:卡式收錄機、蛤蟆鏡和喇叭褲這三樣。

這種潮流迅速蔓延和擴展創新,

趕時髦的男孩子都是爆炸頭,三節頭皮鞋,喇叭褲,蛤蟆鏡,扛著收錄機走到哪就唱到哪,錄音帶弄的成抽屜。

城裏人成婚還要錄音機,自行車,手表,縫紉機,三轉一響,是八十年代成婚的頂配了,

但這些隻是城裏人,農村人是連想都不敢想的。

徐楓所在的村莊是江州市下塘縣青峰鎮徐家村。

這裏信息閉塞,大多隻知道土裏刨食。

很多地方改革都進行幾年了,而這個小山村幾乎沒什麼變化。

謹小慎微的農民們還是過著日出而做,日落而息,麵朝黃土背朝天的的生活。

前年,村南頭在城裏打工的鐵柱的大哥,春節回來買了一台二喇叭三洋錄音機,村裏人像看什麼稀罕寶貝一樣,特別是年輕人,那些天把鐵柱家圍得水泄不通。當然裏邊有徐楓和二狗。

他們看著鐵柱大哥按了一個下邊的鍵,“哢嚓”一聲,錄音機磁帶盒自動打開,然後把磁帶放進去,關閉,再按一下上邊的按鈕,隨之,美妙的歌曲就從這小小的機器裏飄出。

第一首是《光陰的故事》Lωxδ9.org

春天的花開秋天的風以及冬天的落陽

憂鬱的青春年少的我

曾經無知的這麼想

風車在四季輪回的歌裏它天天地流轉

風花雪月的詩句裏我在年年的成長

流水它帶走光陰的故事改變了一個人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

……

接著是《童年》

……

……

最後一首是高淩風的《冬天裏的一把火》

你就像那一把火

熊熊火光照亮了我

我雖然歡喜

卻沒對你說

我也知道你

是真心喜歡我

你就像那冬天裏的一把火

熊熊火焰溫暖了我的心窩

每次當你悄悄走近我身邊

火光照亮了我

你的大眼睛

明亮又閃爍

仿佛天上星

那最亮的一顆

你就像那一把火

……

曲已盡,人卻醉,聽的人仿佛還置身其中,久久回不過神來。

徐楓現在還記得當時自己第一次聽這些歌的感受,仿佛每個旋律,每句歌詞都融進心裏,浸入骨髓,那種長期精神和心理的貧瘠和壓抑仿佛在歌聲中得以釋放和慰籍。

自此,徐楓和一群年輕人愛上了聽歌,愛上了錄音機,愛上了那一盤盤磁帶……

慢慢地,這個貧瘠的山村和其它地方唯一接軌的,是有了十幾個燙著爆炸頭,身穿喇叭褲,戴著蛤蟆鏡,腳穿三節頭皮鞋的“時髦”男孩。

他們鞋後跟釘著鐵掌,走起路來鐵掌敲擊地麵,特別是走在堅硬的石麵或水泥麵上,那哢哢聲自是走路帶風,大有超凡脫俗,追趕潮流之勢。

買不起新的錄音機,就幾個人湊錢買個二手的,輪流扛著收錄機走到哪就唱到哪,高興時再來一段霹靂舞或迪斯科,那日子,是青春的韻律,夢想的召喚,時尚的象征,曾讓前世的徐楓深陷其中,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