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一門,李家三兄弟。
老大李耳,天道之身太上老君八十一化之一,代表了天道的思想,天賦震古爍今,從悟道到融道,自學成才,人世之間,無人能及。當年,騎青牛西出函穀關,紫氣東來,留下《道德經》惠及後世,天下道門共尊之。
老二李長生,雖略遜於兄長一籌,但道心堅定,發下宏願,不斬天下邪魔,誓不飛升,在天門關閉之際,為避免一身神力摧毀人世,甘願受天道禁錮,封存實力於五嶽之中,化作肉體凡胎,留存人間數千年,受天下道門敬仰。
而老三李浩玄,乃是李家之中,一個眾人都不願意提及的存在。
學道之時,李浩玄的天賦,並不及大哥與二哥,但因為擁有極其豐富的背景和資源,所以在一番刻苦的修煉之後,也擁有了無上的力量。
然而,對於當時天下道門之人來說,每每提及李浩玄,對於他的評價,都是十分中庸,四平八穩。
在眾人眼中,一個人,如果有兩位能力通天的兄長,那麼,此人就算是個傻子,所能達到的成就,也絕非一般人能夠相比。
而李耳和李長生的光芒太盛,以至於,李浩玄的影響力,大打折扣。
在許多人眼中看來,李浩玄之所以比尋常修煉者強大,那隻是因為他有兩個好哥哥罷了。
他做對,人們會將功勞,歸於他兩位哥哥教導有方。
他若做錯,人們會大為失望,認為他讓他兩位哥哥蒙羞。
所以,李浩玄一直以來,都活在兩位哥哥的陰影之下,以至於他即便擁有的修為道行,達到了巔峰,在眾人眼裏,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但這些,對於李浩玄來說,卻是無法接受的。
他敬畏大哥李耳,因為李耳是化身之一,擁有常人所無法達到的力量。
但是,對於二哥李長生,李浩玄的內心之中,卻是一直不服氣。
他從未認為自己比二哥李長生差,隻不過……是因為李長生發下宏願,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道”,以至於令後世之人敬仰罷了。
李浩玄也想找到屬於自己的“道”,對於他來說,飛升成仙,並不是他所想要追求的“道”。
而對於老大李耳來說,一直以來,也似乎更喜歡李長生多一些,對於自己的三弟李浩玄,仿佛有些看不上眼。
也不知道,是不是李耳早就預料到,李浩玄終究有一天,會走上一條邪路,知曉此弟不宜久留。
當年,李耳騎牛西出函穀關,尹喜、李長生和李浩玄三人相送,臨走時,李耳留下《道德經》五千言,贈予尹喜,留下隨身攜帶的一把短劍,戲稱“我有一件,可斬凡仙”,將其送於李長生。
而唯獨隻有李浩玄,李耳隻是淡淡地看了他一眼,沒有任何交代,甚至沒有給他留下任何東西,便揚長而去。
這對於李浩玄來說,大哥的偏心,讓他的內心之中,產生了無法理解的怨恨。
他對李耳,擁有無比的崇敬之情,所以,這股怨恨,自然而然,就轉移到了李長生的身上。
後來的李浩玄,並沒有飛升,而是選擇繼續留在人世之間。
他每日縱情享樂於紅塵之中,像是過上了逍遙無為的生活,與茅山上清宗一脈,關係甚好。
當年,上清宗魏華存與陶弘景等人,與李浩玄也是過硬的交情。
直到後來,出現了一件超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事情。
那便是,旱魃出世……
旱魃出世,於淮南丘山,大旱三年,民不聊生,屍橫遍野!
當時人間為之震撼,許多道門中人,紛紛出馬,立下誓言,為斬旱魃。
然而,經曆一年之久的時間,許多道門宗師,都死於旱魃之手。
僵屍的速度,最為可怕,旱魃更是如此。
許多道門宗師,雖有斬殺旱魃的能力,但麵對逃跑的旱魃,卻隻能眼睜睜看著。
當時的李長生,正處於閉關修煉的時候。
於是,天下道門中人,將希望寄托在了這個每日縱情享樂,看似碌碌無為的李家第三子身上。
在那一刻,李浩玄像是突然找到一種認同感,一種缺失已久的認同感。
隻因,從前無論做任何事情,人們先想到的,要麼是李耳,要麼是李長生。
可在李耳不知去向,李長生閉關修煉的時候,人們想到了李浩玄。
這是一種難以言明的認同感,對於李浩玄來說,這種來自精神上的滿足感,遠遠比成仙更有價值和意義。
於是,李浩玄前往李長生閉關修煉之地,在隔空與李長生交流一番後,便下山去斬旱魃!
對於他來說,若能斬殺旱魃,必將能給他帶來無上的榮耀,也是證明自己的一種方式。
而自己,也可以從大哥、二哥的陰影之下走出來。
那一戰,震怖東方!
天下修煉之人,第一次真正知曉了李浩玄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