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章 爺爺病逝(2 / 3)

臨走的時候,一再叮囑讓他約束好下麵的人,別讓人來騷擾他。

打發走湯赫章後,楊軍才有功夫打量老宅。

門前豎著兩根白幡,門兩旁支著兩個氈布棚子,裏麵影影綽綽的。

木柵欄的大門敞開著,中間的窯洞裏亮著燈光,隱約傳來爭吵的聲音。

“進去吧。”

楊軍走在前麵,徑直向中間窯洞走去。

越靠近窯洞,爭吵聲就越大,好像是因為喪事的事爭論個不休。

窯洞裏擺著一口黑色棺材,棺材蓋斜靠在棺材旁邊。

棺材兩邊坐滿了人,他們為討論喪事而爭的麵紅耳赤。

“爺爺!”

楊軍大叫一聲。

快走兩步,噗通跪了下來。

沒有想象中的悲痛,也沒有哭天搶地的虛假的表演,隻有晚輩對長輩的哀悼。

“咚!咚!咚!”

磕了仨頭。

伊秋水他們跪在楊軍身後,叫了一聲爺爺,然後也磕了三頭。

靈堂裏正在爭論不休的人突然見楊軍來了,紛紛起身。

“軍兒,你怎麼半夜到了,安國他們呢?”

二叔楊棟向後看了看,沒有發現楊安國他們兄弟倆。

按理說,爺爺病逝,楊家的子孫都要回來奔喪的,隻見大房的人,而的兒子孫子一個都沒見到。

“二叔,我們是坐飛機來的,安國他們估計後天才能到。”楊軍解釋道。

從四九城回山西老家,開車要四天四夜,即使輪流開,最少也要四天三夜才能到,別看楊安國他們提前一天出發,但是比楊軍晚了整整兩天。

“哦,原來是這樣啊。”

楊棟悵然若失道:“安國安邦怎麼沒和你們一起坐飛機回來?”

二叔把‘飛機’兩個字咬得特別重。

從他表情上可以看出,他有點失落。

楊軍沒有說什麼,而是和靈堂裏的人打招呼。

“大眼叔……”

“馬叔……”

村子裏稍微有點威望的人全在這裏了,連同楊軍的本家堂兄弟大約十幾人的模樣。

“軍子來了。”

眾人紛紛和他打招呼。

恐怕是礙於楊軍的身份,他們說話的時候並不自在。

聽到動靜的王玉英從隔壁窯洞出來,先是把楊成道抱在懷裏親了親,然後就領著伊秋水他們去了隔壁。

楊軍是又累又困,也想早點休息,可是作為楊家的長房長子,他不能拋下客人而獨自去睡大覺,隻能在靈堂裏守著。

每人散了一根煙後,二叔楊棟他們繼續剛才的話題。

“軍子,你是大領導,是見過世麵的,你來說說,老爺子的喪事怎麼辦?”

大眼叔作為村支書又是長輩,首先開口。

“你二叔非要弄個什麼治喪委員會不可,我的意見是不搞,軍子,你的意見呢?”

楊軍沉思了一下,隻說了兩個字:“簡辦。”

“對嘛,我就說該簡辦嗎,你二叔和你堂叔他們都要大辦。”

“我跟你二叔解釋,不為自己著想,也要為軍兒著想,他是領導幹部,必須起帶頭作用嘛。”

楊軍道:“大眼叔說得對,這年月大家日子都不容易,不宜大操大辦。”

楊棟:“可是軍兒,咱們楊家大門大戶的,你爺爺的葬禮怎麼能簡辦呢,這不是讓四鄰八村的看笑話嗎?”

楊軍聞言,臉沉如水。

他就知道會是這樣。

二叔楊棟開始飄了,芝麻綠豆大的官就開始不知天高地厚了。

還大門大戶?

哪裏大了?

“二叔,你現在也是幹部了,你也要起帶頭作用啊,況且爺爺一輩子低調慣了,他若泉下有知,肯定也不願意大操大辦的。”楊軍耐著性子解釋。

要不是他是長輩,楊軍早就沒好臉色了。

為什麼不大操大辦,你心裏沒點數啊?

“軍兒,你爺爺不在了,這個家我最大,這事聽我的,先成立一個治喪委員會……”

“二叔,你說錯了吧。”

楊軍突然打斷道:“按照老一輩的規矩,那也該是長房當家做主吧?”

“現在都是新社會了……”楊棟嘀咕道。

“行,就按新社會的規矩辦,爺爺不在了,那也是我媽最大,也輪不到您當家做主吧?”

這個二叔沒點眼力勁,當了幾天官,就不知道自己吃幾個饃了。

“這……”

二叔楊棟被懟的啞口無言。

“軍兒,二叔沒想當家做主,我之所以這麼做,還不是為了我們老楊家的臉麵?”

“二叔,您說得對,如果真是為老楊家好,那就更不該那麼做了。”

楊軍說完,回頭對本家的那些堂哥堂叔道:“各位兄長叔叔大爺們,你們覺得我說得對不對?”

這時,一個本家的堂伯道:“軍兒說得對,老爺子的喪事就該簡辦。”

有了這位堂伯的帶頭,其他幾位族人吩咐表態要簡辦。

“老三,你是不是忘記了你家大娃是怎麼當上鎮裏的教師了?”楊棟突然厲聲道。

那位堂伯臉色一紅,不過馬上反駁道:“老二,你提這事幹嘛,咱有一說一,你的這份恩情我記在心上,但是咱不能光想著自己,咱要為軍子著想不是?”

堂伯的暗示很明顯了,也很給二叔楊棟的麵子,讓他為大局著想,不能光想著自己,軍子比他重要多了。

“二叔,不要責備堂伯了,他也是為咱們老楊家好,你就聽我的吧,爺爺的喪事簡辦。”

“不是,軍子,你好歹也是堂堂的大領導,我大小也是公社幹部,你爺爺的喪事不能簡辦,這關係到咱們爺倆的臉麵。”

“夠了。”

楊軍厲聲喝道。

不過,突然感到這麼說話態度有些不好,於是臉色緩和一下道,

“二叔,就這樣吧,我累了,先回去休息了。”

連守靈都不守了,楊軍直接回王玉英那邊了。

自從二叔二嬸兩口子去公社上班後,家裏的窯洞就空了出來,為了方便照顧爺爺,王玉英搬到了原先楊安邦住的那個窯洞。

窯洞不大,裏麵壘著一張炕,裏麵是一口單鍋灶,方便冬天取暖用的。

楊軍一家人十幾口子擠在這口窯洞中,女人和孩子在炕上住,男的一律住到院子裏的帳篷裏。

楊軍進去之後,直接爬上炕,一腳把楊老四蹬到一邊,一屁股坐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