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車輪,不會因為一個人的苦惱而放慢轍印。
九月朝陽,沐浴著清晨的霞光,淩鋒暗自打氣,告誡自己全力以赴。
作為一個二十八歲的年輕人,他似乎有無窮的精力,專注、執著,從不懈怠。
走進辦公室,開始一天的繁重工作。
精簡優化的機構,協作效率大幅提升,所有部門必須高效運轉,沒有人敢鬆懈,甚至沒有時間抱怨。
那個年輕的董事長如同不知疲倦的頭馬,帶著馬群狂奔。
公司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總裁辦公室,蘇景萱壓力倍增,她發現昨天抄送董事會的幾十份郵件,那個男人在淩晨一點前都做了詳細答複,並給出了具體批示。
更讓她鬱悶的是,那個男人在淩晨兩點前,又給她安排了十多項新工作,包括與格沃的專利授權、技術合作、老廠的工藝技改等等。
蘇景萱疲憊不堪,感到工作吃力,第一次懷疑自己能否勝任這個職位。
猶豫了一下,她拿上自己的筆記本和工作資料,走進淩鋒的辦公室。
令她意外的是,吳國豪、陳忠實已經在此辦公。
辦公桌、玻璃茶幾上,堆滿了文件。
蘇景萱咳嗽一聲,看向淩鋒,尷尬道:
“我似乎來的不是時候,你們在開會嗎?”
淩鋒放下鋼筆,解釋道:
“如果是正式會議,我不會繞過你。吳總工和陳總關於老廠的技術改造,有些爭論,又覺得電話溝通麻煩,幹脆集體辦公。有問題,當場解決。”
他隨後補充道:
“你不懂技術,因此沒有通知你過來。找我有事嗎?”
蘇景萱看著手中的文件,坦承道:
“我正好有些技術上的問題,想谘詢一下,方便嗎?”
淩鋒點了點頭。
吳國豪兩人隨即收拾文件,騰出一塊地方。
比起郵件和電話,麵對麵的溝通顯然效率更高,但前提是,雙方都足夠坦率,不回避和遮掩問題。
蘇景萱不是化工專業出身,對於技術路線選擇,更多的是從市場角度出發,疏忽了技術難點和成熟度,因此提出了許多疑問。
相比於吳國豪,陳忠實更有耐心,技術講解也十分細致。
吳國豪隻是偶爾爭辯幾句,發表不同的看法。
兩個技術專家,一個專注於材料開發、一個精通生產工藝,說著說著,就會辯論起來,甚至爭的麵紅耳赤。
這種暢所欲言的工作氛圍,很有感染力,更容易激發頭腦風暴,提升創造力。
不知不覺間,蘇景萱沉浸其中,加入了論戰,體會到前所未有的工作愉悅,與優秀者為伍,如沐春風,大抵就是這種感覺。
與吳國豪、陳忠實的技術視角不同,她的觀點,則是基於市場現狀和前景,通過國內外的行業數據,做出專業預判,為決策提供數據模型。
三人爭論的聲音有些大,驚動了淩鋒。
他並未幹預,隻是起身活動一下四肢,不經意地瞥見蘇景萱。
她的側顏很美,一身職業裝得體大方,時而言辭歡悅,時而沉思不語,陶醉於工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