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鬱鬱桐》是記敘的是一群人的故事的話,那麼《天使之淚痕》則寫的是一女醫生的一生的故事。
一個作者寫一部小說總是要有激勵自己去把一個故事講敘給大家聽的yu望。寫《天使之淚痕》的原始衝動緣於一個真實的故事。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社會特點。《天使》那代人的群體性格是忍受困苦的精神是我們這代人或是下代人所缺少的精神。上一代人好像是燕子一般,當老燕子把子女撫養大了後,就一個個的攆了出去讓他們自己去奮鬥。而現代的年輕人卻需要在父輩的庇護下才能長大。
《天使》小說的原型來源於我熟悉的一個父輩人的故事。那是在我很小的時候一個同學大雜院裏,我看到的是一個當醫生的女人和一個殘疾的男人的婚姻家庭。隨著我的年紀的長大,我越來越難以理解的是那麼一個漂亮溫柔的女醫生為什麼不舍不棄一個殘疾的男人。甚至我經常的可以看到那個女醫生是那樣的柔情的對待那個殘疾的男人。很多年,我一直尋找不到答案。但是這個結一直縈繞在我的腦子裏揮之不去。這就是我要寫這部《天使之淚痕》的衝動和激情。
每次寫《天使》中的肖平,我眼前總是浮現出那個在我幼小的記憶裏曾經見過的女人的樣子。《天使之淚痕》自然就免不了要寫到與淚痕有關係的話題。所以小說裏幾乎每一兩個章節裏總要寫到與眼淚有關聯的字眼。其實生活本來就是酸甜苦辣各種滋味都有。隻是想用悲情的手法來寫出那個年代特有的痕跡。
剛剛完成《天使之淚痕》後,想到現在的年輕人,看到他們身上所體現出來的特征,於是又有了一種想寫80後的一代人的衝動。名字想用《青澀》,因為在自己的印象裏這一代人是一群年輕的,又有著代溝的一代人。兩代人的思維與行為就好像吃的有些澀澀的柿子的那種味道。有點甜,吃完了卻在嘴巴裏留下巴澀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