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瀚確實被送到了酒泉發射中心。在這裏,他見到了王世軍大哥、王大哥老父親王拯東老人,就是體驗過子瀚跟三柱公司太空艙的耄耋老者。
在發射中心大屏幕上,滅絕隕石同步及時追蹤係統,正顯示隕石距離、速度、預計撞擊倒計時。
此時顯示倒計時時間為216天19小時45分22秒。不得不說,現在科技對於已經發現的小行星,軌道預估能力非常的強,跟係統給出的倒數時間分秒不差。
子瀚在幾位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進到了一間門口有便衣警戒的會議室。
一張四人小方桌子上,隻擺了三張椅子。子瀚獨自坐下不到一分鍾,門打了開來,一位威嚴素麵立領毛裝老者先進來,後麵跟著一位70歲左右西服老人。
“子瀚老師,久仰大名,這位是科學院物理所夏院士。我就不自我介紹了。
看著隨和的大長老,子瀚趕緊伸出雙手跟二位老人握手。
“夏院士、大長老,很榮幸見到您。”
“時間急迫,我們不必客套!”
這是老理工男夏院士,直入主題的明快風格。
“我們知道你有一些特殊能力,這次的危機,應該也是你先發現的,對於這件事情的解決,我們想聽聽你的看法。”
“確實是我發現的,隻是目前以我的能力,也沒有好的辦法解決這個危機。”
“你在網路上提出的磁力捕捉槍,技術難度實在太大,我們中科院論證過幾次,李院士、張院士甚至用了算法模擬,沒有一次成功的。”
“有沒有可能使用聚變彈把隕石炸開,就像之前布魯斯威利演的電影那樣?”
“沒想到大長老還看過那部電影!理論上可行,但是載具有難度。經過我們的計算,要將三噸重的聚變彈,安裝在隕石上,我們有兩次發射窗口,一次是在12天後,從天宮二號上,發射飛船前去登陸隕石;預計登陸地點,約在火星與木星之間,距離地球8200萬千米位置。在此之前,必須借助大型推力火箭,把三發聚變彈,發射到天宮二號上,進行組裝調試!”
“從天宮發射的任務艙,需要飛行188天,抵達交彙點,但是由於不具備返程燃料能力,所以所有宇航員,全部都得犧牲。”
“第二次是在183天後,此時的滅絕隕石,已經近在1.76億千米小行星群軌道上,我們預計飛船從地球直接出發,經過31天飛行,在撞擊倒計時2天12小時0分0秒抵達彙合點。”
“此時隕石距離地球1339萬千米,登陸後有24小時時間,安裝聚變彈,然後引爆。由於距離近,燃料足以支持宇航員返航。但是缺點也很明顯,時間太接近撞擊點,如果有任何差錯,完全沒有應變時間。而且即使爆破成功,因為慣性的影響,地球將會籠罩在一個17.3度的破片角錐內,必須承受數百萬個汽車大小隕石碎片撞擊。”
“子瀚老師,你有什麼看法嗎?”
“我們有想過進行國際合作嗎?畢竟鷹將雖然聚變彈都已經淘汰了,但是他們的裂變彈,還是處於領先水平,而且重量輕,安定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