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劉永勝剛才想到的就是這樣,能在科舉的時候賺錢的,也就是紙張與筆墨了。而且清國的這些東西都是比較便宜。雖然說不知道我以那邊這些東西的價錢怎麼樣,但是據劉永勝所知,倭夷並不是很大,所以說這些東西的產量也是一般。在劉永勝看來,這些東西如果拿到了那邊去,再加上科舉,肯定會賺錢的。
“永成啊,你去準備一下吧,我們也派人到倭夷去,在這邊買些紙筆到那邊去賣,你準備點銀子。”
見到弟弟也是同意他的想法,劉永勝就也想派人到倭夷去做生意。
這一次劉永勝可是下定了決心,上次南海他們因為人參的問題可是讓劉永勝氣憤不已,現在劉永勝心中還有一股壓抑不住的怒火。
於是劉永勝想要報仇,可是現在連對方的老板是誰都打聽不到,劉永勝也不敢輕舉妄動。
但是這一次就不一樣了,因為這一次不是在奉天城裏麵,而是遠在一海之隔的倭夷那邊。所以說如果能在那邊把這個仇報了,還是能緩解一下劉永勝對南海背後商團仇恨的。
於是這一次劉永勝估計南海他們的商團到了倭夷肯定是為了那邊這次的科舉而做紙筆生意,於是劉永勝就打算順其道之行,同樣的做這樣的生意,即便與南海他們的商團競爭。最好是把對方打壓過,這是劉永勝最希望看到的事情。
“大哥,你準備這次帶多少貨物過去呢?”
按道理來說,在倭夷盡興科舉的時候做這種生意會很賺錢的,劉永成應該高興才對。但是此時的他卻是皺起了眉頭,有些犯愁的對著劉永勝說道。
“既然去那邊一次,就要做大生意。倭夷那邊大概隻有百萬人,而參加考試的不超過兩萬人。一次考核每個人差不多要用去十張紙,去掉當地的那些紙張,我們就帶十萬張紙過去。為了使生意做成,所以我們帶最好的宣紙過去。至於毛筆的話,就不用那麼過了,有個五千就可以了。”
俗話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所以說劉永勝也不是忙不得去倭夷做生意,事先要考考的計算一番的。
紙張這個東西是個消耗品,所以說每一次考試都需要用到大量的紙張。雖然說倭夷那邊的商人肯定有事先準備了大量的紙張,但是在劉永勝看來,倭夷那邊的造紙技術肯定沒有請過這邊的好。
因為造紙技術是這邊先發明出來的,經過了這麼唱的時間技術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無論是在品質與產量方麵都要遠遠的好於倭夷。
所以說,這邊即便是最貴的紙肯定也會比我以那邊的便宜,而且在質量上也一定會高於那邊。而書生見到了這樣的紙就一定會購買,所以說劉永勝想要準備大量的紙張。
但是毛筆就不同了,畢竟讀書人都是自己有毛筆的。這個東西一支就可以用好久,所以說這邊不用準備太多,多了就賣不出去了。
“大哥,十萬張最好的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要五萬兩銀子。我們現在剛剛還清了供貨商的貨款,所生的現銀確實是不多了,恐怕一次拿不出這麼多錢。”
劉永成犯愁的正是這一點,因為人參的關係,劉家已經花掉了幾乎所有的現銀,最後償還供貨商貨款的還是賣低價人參得來的錢,現在整個劉家不要說是五萬兩,就是五千輛的白銀都拿不出來。
不過劉家作為奉天城第一商團,不會這麼點錢都沒有的。隻不過是這一次事情態度然,流動資金一下子全被掏空了。但是隻要有一個月的時間,劉家下屬的那些店鋪把貨物賣一賣的話,還是能夠湊集很多資金的。
“這樣把,你去找兩間店鋪,把他們抵押給錢莊,先換去一些銀子。等這次的生意做成了,再把它們贖回來就好。”
既然下定了決心就要去做,所以現在劉永勝不惜把店鋪都抵押出去。劉永勝相信,如果這次的生意做成了,很可能就會有兩三倍的利潤。到時候不但能夠把店鋪數回來,而且還能夠不纏一下因為人參生意而虧損的那些銀子。
“這個……好吧,眼下絲綢店和城東的那家酒樓的生意不怎麼好,就先把這兩家抵押出去吧,相信能有五萬兩銀子。”
本來劉永成還想說什麼的,但是他知道劉永勝一旦決定了的事情就很難更改了。所以說即便是劉永成想要勸他的大哥也是沒用的。
在劉永成看來,這次的生意絕對不可能像劉永勝想象的那麼順利。既然對方能夠用這麼低的價錢賣到了人參,那就說明對方絕對是很精明的生意人。所以說這次倭夷那邊的生意一定很難做,搞不好還會賠錢。而劉永勝絕對是因為人參的事情而氣紅了眼睛,所以這一次沒有考慮好就下了決定。
但是畢竟整個商團是劉永勝的,他劉永成即便是劉永勝的弟弟,也隻不過是一個幫忙的。如果說太多的話反而不好,於是劉永成幹脆就任由他的哥哥去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