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的各種褒獎就像是不要錢一樣拚命往《聚焦》和墨菲的頭上扔,似乎這部影片是今年以來最好的好萊塢電影。
一方麵,墨菲和影片的影響力巨大,本身也堪稱是傑作;另一方麵,這也是媒體去年揭露天主教醜聞的某種延續。
當然,痛打落水狗的事,大部分人還是比較喜歡幹的。
點映首日過後,爛番茄網站上收集到了關於《聚焦》的五十五篇影評,好評率百分之九十七,平均得分8.8分;權威媒體綜合評價MetaCritic收錄45家媒體打分,平均分高達8.6分!
如果僅僅是媒體和影評人好評也就算了,但影片的影迷口碑同樣炸裂。
CinemaScore影院觀眾現場打分“A+”,IMDB收錄6876用戶評分,《聚焦》平均得分9.1分。
像是IMDB之類的影迷網站和社交平台的普通影迷用戶,關於《聚焦》的好評更是層出不窮。
“聚焦性侵事件本身,卻不是影片《聚焦》所要表現的重點,因為這樣很容易陷入負能量過載和販賣話題的噱頭,墨菲將大部分筆墨放在揭露醜聞的過程中,最難得是本片沒有刻意‘聚焦‘造神。而每一個角色都飽滿又真實,讓觀眾感同身受也忍不住自我審視,可能越是大銀幕,越是前排,就越能感受到表演和劇作的魅力,這也是在小銀幕前所不具備的震撼力度,最後字幕打出的大片名單相當震撼,所以片尾字幕放完,全場一片寂靜,過了許久居然全場掌聲也是夠新鮮!”
雖然影片因為題材的關係,不可能像《黑暗之城》那樣備受普通影迷的喜愛,但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給《聚焦》打出了十分的滿分!
“在多倫多看完《聚焦》後,今天又看了兩次,每次走出電影院時都覺得很感動。一方麵為新聞人對真相不留餘力的追求和在真相麵前的自我克製精神而感動,另一方麵因看到權勢庇護下的醜惡終將暴露人間所帶來的振奮而感動。”
現今這個互聯網時代,雖然職業影評人依然存在,還有著一定的影響力,但各種社交平台,也為一些有著專業素養的影迷,提供了發表自身看法的渠道。
“導演墨菲-斯坦頓沒有賣弄性的在電影中布置懸念或製造噱頭,也沒有利用這樁醜聞中受害者們任何的傷疤和**來吸引關注度,相反,充滿自信又低調簡速的敘事手法,淩厲無縫、一氣嗬成的高超剪輯為這部電影贏得尊重和獨具能量;以接近紀實文學的清晰骨幹攜帶起整個故事累累脈絡,掌控好了多名人物表演之間的平衡,多重因素相互交織和微妙聯係,一步步帶領觀眾,不知疲倦地走向終點。”
“這部影片節奏緊張嚴密,敘事冷靜完整,難能可貴的是,即使墨菲-斯坦頓這次崇尚講故事的簡潔高效,卻依然成功的把對每個人物的細描、情緒上的捕捉安置進了每一個細節、每一句台詞中,展現了使用電影語言和鏡頭暗示的最高把握。”
還有人將自己的目光對準了影片所反應的整個事件。
“信仰本質上其實並非對一個神、一種教義的崇拜,而是對人和世界的相信;信任我們能克服自身的局限,能夠超越私欲,可以拯救自我與他人。引用電影中天主教會內部精神病理專家、證人之一理查德-賽普的話:教會由人建立,它終將隨時間流逝;而我的信仰將永留心中。”
無論在觀眾的眼中,《聚焦》達不到《黑暗之城》的高度,但口碑也非常好,這樣的口碑對於一部影片的點映上座來說,足夠了。
在這個十一月份的第二個周末,經過周末三天的點映,《聚焦》從北美影院當中拿到了趕到70萬多美元的點映票房,單館票房達到7萬美元!
這樣的電影成績和點映口碑,給了二十世紀福克斯巨大的信心,他們決定稍稍改變策略,從下個周末開始,大規模擴大《聚焦》的放映影院,而且迅速與北美院線聯盟就此達成了協議。
北美的院線公司也樂於放映墨菲的影片,過往的無數事實證明,墨菲的影片能給他們帶來巨大的盈利。
墨菲除了配合二十世紀福克斯和CAA的宣傳公關外,也一直在密切關注影片的各種最新數據,不過讓他沒想到的是,比爾-羅西斯在新的一周剛剛開始後,就帶來了一個有些意外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