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考試之前,有三次重要的考試:初中會考、奧林匹克競賽、中考。一般同學隻能參加初中會考,我卻全都參加了。
會考是拿到初中畢業證的唯一途徑,每個人都必須參加。會考的試題很簡單,但是對於學習差的同學來說就比較困難了。於是,學校領導就出麵收買監考老師,讓他們對大家的任何行動都置之不理。更為誇張的是,在考試之前,學校居然弄來了答案,由各科老師負責把答案發到同學們手中。
於是乎,每個進考場的同學手中都有一份答案。不過老師已經聲明了,為了防止被教委有關領導發現作弊,他們將答案做了改動,隻是可以保證大家考試及格而已。有的學習好的同學為了一個好看的畢業分數,就不抄答案,自己做。我是沒有這個耐心的,常常是發下考卷十五分鍾之後,我就一溜煙跑出考場。這麼快的速度交卷,感覺真爽。
不過還是有一些疑惑的:是不是每個學校都是這麼搞的?是不是上級部門也都默許了學校的動作?是不是各級的教育部門都不能眼睜睜看著學習差的學生們不能畢業?用心是好的,可是這辦法似乎並非正道。我覺得,隻抓一部分學習好的學生,而忽略很多學習不太好的學生,是造成這種狀況的重要原因。義務教育不應該這麼搞。
八年級的末尾,縣裏會組織一次奧林匹克競賽。這競賽很奇怪,要考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五門功課。每門功課二十分,合計一百分。考試開始的時候,同時把五門功課的卷子發下來,時間到了之後再一起收回去。這樣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安排每門功課的時間。
我首先要看的是語文卷子。因為我很奇怪,語文怎麼可能隻有二十分,光是一個作文就應該不止那麼點分。一看試題,我就無可奈何地吐了一口氣。因為上麵沒有作文,光是一些考察文學常識和古典詩詞的填空題。
我一向不擅長做這種題的,因為我一向反感、反對而且抵製對文學知識的死記硬背。在我看來,就算是名言名句,也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就算十全十美,也未必符合我們的寫作習慣和要求。因此,我認為,對文學知識應該“不求甚解”,著重弄明白其大意和優缺點,需要的時候就可以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既新穎,又完全符合自己的要求。何樂而不為呢?
這些試題讓我犯了難,隻好硬著頭皮答下去了。好在古人也是人,他們寫東西必然也要符合常理。於是,我就從常理出發,把自己想象成作者,來自己編造。
某題是蘇東坡的名句,但願人長久。那一句呢?我想,既然人都“長久”了,也就是可以朝夕相處、天長地久了,那自然就是不羨鴛鴦不羨仙。可字數好像不對。再一想,鴛鴦不也是鳥嗎?於是,我就寫上:不羨鳥和仙。可是這個“和”字很別扭,古人似乎是習慣用“與”的。於是,我又改成:不羨鳥與仙。
某題是主席的名句:惜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這個倒是眼熟得很,可就是想不起原話來。不過沒關係,我的曆史可是學得很好的,對這些人物都了如指掌。隻是成吉思汗比較複雜,該怎麼評價呢?我想起胡濤給我講的《神雕俠侶》,說是成吉思汗到了臨死前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英雄。於是我就寫上:惜秦皇漢武,心狠手辣。唐宗宋祖,英明神武。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臨死才把英雄悟。又一考慮,我的用詞似乎太白話了一點,便把心狠手辣改成手辣心黑,把英明神武改成神武英明。
就這樣,我把語文試題扯完了。同時感覺自己是多麼的聰明,多麼的有文采。其餘的幾門做得都很順利,很快的就答完了。這讓我有點不安,因為我覺得既然號稱奧林匹克競賽,就應該是很難的。我的過度順利讓我心虛,總覺得什麼地方不對勁。那裏不對勁呢?想不起來。翻看了一下卷子,似乎也沒有。於是我就對自己說:“可能是我太優秀了吧。這些別人眼中的難題也就變簡單了。還是不要嚇唬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