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 80.他的寶藏(2 / 3)

居民們陸陸續續地前來投放垃圾,視頻裏則寫實地展示著掃碼積分、app在線查詢等細節,隨著右上角的計時器速度越來越快,鏡頭裏的畫麵也呈現出一段快速剪輯,配合著快節奏的bgm,連垃圾分類都營造出了一種熱血感。

中間穿插著垃圾分類管理員換班、午休等等的日常工作片段,依然沿用了紀錄片式的寫實風格,真實得仿佛新聞報道,又有呼之欲出的溫情。

給珍珠奶茶分類的小學生,試圖逃避垃圾分類的中年男人、在管理員的幫助下學會使用app的孤寡老人……來自不同群體的代表人物帶來了影片的第一個高潮,每一段細小的情節都有各不相同的風格,或滑稽,或暖心,不變的是一如既往的煙火氣。

右上角的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過,隨著天色越來越暗,投放點附近的人群逐漸稀少,bgm變得舒緩,整部影片的節奏也慢了下來。

畫麵中央隻剩下了男主角一個人,他正準備按時關閉投放點,鏡頭裏忽然出現了一個抱著一捧玫瑰花的小姑娘,怯生生地看著他:

“哥哥,請問……玫瑰花是什麼垃圾呀?”

“玫瑰花不是垃圾。”

至此,鏡頭徹底變黑變暗,兩人的對話在此畫上了一個頗為浪漫的逗點。

這個片段過後,畫麵一轉,男主角來到了垃圾處理廠。這是一座老式填埋場,配合著昏暗的色調,顯得愈發肮髒、混亂,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那是怎樣一番臭氣熏天。這裏甚至有不少拾荒者的孩子,將這片腐臭之地奉為遊戲的天堂,鏡頭始終是冷峻的,卻因此顯得更加觸目驚心。

這一個片段沒有任何人聲,完全依靠視覺語言推進全片的第二個高潮。背景音樂弱化時,觀眾席內甚至可以聽到聲聲歎息。

直到背景音樂消失,主角依然背對著鏡頭,站在屏幕中央,四周的場景越來越黯淡,他的位置卻始終沒有變動,再次明朗起來時,已然是換了一番新天地——

這樣高難度的畫麵處理,後期特效和剪輯技術都成熟到了驚人的地步,台下再次不約而同地發出讚歎,簡直難以相信是出自一名大學生之手。

至此,整個畫麵的色調逐漸變得明亮,男主角身處的大門旁邊寫著“新式固體廢棄物處理中心”的字樣,觀眾們這才意識到,原來這是一段不同時空的對比蒙太奇。

與方才的場麵截然不同,這裏綠茵環繞、風車成行,優美得不像個垃圾場。垃圾分類處理的過程采用全機械化,環保清潔,與老式填埋場的人工操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鏡頭永遠是最有說服力的,甚至無須發一言,便用無聲的畫麵做出了最直擊人心的對照。

最後一個片段是一隻一鏡到底的長鏡頭,夜幕降臨,男主角走在狹長的弄堂裏,與三兩盞燈光為伴,身影漸行漸遠。

畫麵中央滾動出演職人員的名單,導演、編劇、主演、後期……左右都逃不過那兩個名字。

大禮堂內的燈光重新亮起,觀眾席在沉默一秒鍾後,集體爆發出一陣激烈的掌聲。

這部微電影的題材緊跟時事,自然是從未有人涉及過的主題,其中的情節與拍攝手法卻很成熟,配合強大的後期剪輯,足夠令考究細節的專業人士滿意。

但它絕非僅僅取勝於此。

對於垃圾分類的現狀,新聞裏的報道早已煩不勝煩,但一長串數字總是太過抽象,以至於多一位或是少一位似乎都沒有太大區別。

數據是冰冷而遙遠的,唯有真實的畫麵永遠溫熱。

這部微電影是簡單、接地氣的,沒有紛繁複雜的場景,它所呈現的就是發生在每一個人身邊的事,濃鬱的生活氣息讓它充滿代入感。

但它同時也是深刻的,它以小博大地挖掘這座城市的背麵,展示著日常生活所看不到的部分,它們曆曆在目,卻又與生活在這裏的每一個人息息相關。

在經久不息的掌聲中,萬眾矚目之下,作品的主創團隊應邀走上舞台,由主辦方為他們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