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個極其不善於講故事的人,可能因著性格內向,極少對不相熟的人開口的緣故;也可能是為著大腦的運轉速度跟嘴巴的開合頻率,不常在一個頻道接軌,所以導致詞不達意;更有極大的可能是因為每天的生活過於簡單乏味,無甚可言——雷打不動的三點一線,單調平凡得猶如白開水……總之,我很少對人講故事,尤其是關於我自己的。
而今天,你們所看到的,其實也並非完全是個故事,畢竟這不是為了博人眼球而杜撰或者道聽途說胡謅來的。你們要知道像我這樣較真又愚笨的人,就連說個謊都費勁兒:磕磕巴巴好容易編了上一句就怕人問下一句,恨不得自己是個啞巴,抑或找個地縫兒趕緊溜——綜上可見,我就是那種打骨子裏根本不存在高級智商去編纂些什麼趣聞軼事逗人開懷的人。即便是有吧,以我恨不得二十四小時葛優躺的懶惰程度來說,也確實不願意頗費心力,去損耗那些個寶貴的腦細胞們。有那碼字的空閑,我真倒不如去曲藝社或脫口秀嘚吧嘚來得帶勁兒。
話已至此,您各位大致也算明白了吧——我呀,就隻能憑著一腔熱情,直來直去地把所親身經曆過的一些頗有感觸的事情原原本本地如實講述出來。而且這事必須是我覺得非說不可的,才艱難克服了內向的性格,拖著慵懶的身軀,鬥膽冒昧地分享示眾。希望走過路過的看客們能從中得到些啟示。
嗯,是的,我用的是啟示這個詞,而不是別的。上學的時候,我們總是被迫讀完一篇文章、一個故事,然後老師們就會絞盡腦汁地帶我們入坑,所有那些有血有肉的真情實感不斷地被“本文說明了……表達了什麼……”類似的問題而騷擾著。
不,不,不,我不希望你們是這樣的。因為本身這樣的刻板解析,對一個認真的作品來講,就是一種褻瀆。為什麼非要去解析,難道作者就不能隨心所欲,就不能筆誤,就不能廢話?我們畢竟不是偉大的作者,僅僅是個平凡的人。很多東西因為時代、背景大不相同,所以不能真的感同身受,但至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曆,然後遇上了一個作品閱讀完,得出屬於自己認知範圍內的啟發領悟,這樣就夠了。
所以我隻是單純地希望把自己在一個階段裏親身體驗到的經曆過的狀況,能夠用極其直白又平常、人人看得懂的字眼,影射出生活中的真實。哪怕從中你們找到了些自己、家人、朋友的影子,哪怕獲得了一點溫暖與欣慰,哪怕得到了一絲快樂與領悟,抑或其他的什麼,都是好的。
正因為我們不同,所以需要分享彼此的故事。說出來,於我,是個特別的紀念;於你們,多個談資和感悟大概也不是件壞事罷。當然,如果能對看過的人有所幫助就更加值得了——這樣樸質又笨拙的心,希望你們能懂得,也希望你們能認真地去讀完一個不善於講故事的人所講述的故事。
那麼,現在,我們的故事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