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6 英格蘭裂開了(2 / 3)

然而,當他拿起米尼步槍的時候,遠處已經可以看到衝上來,身穿帝國軍軍服的士兵!

帝國軍就是英格蘭總督區士兵對帝國近衛軍的稱呼。

也是他們畏懼的對象。

“我應該是在後援位置吧,前線的人都哪去了?”

勞埃德看著呈散兵線衝上來的帝國軍,滿臉困惑的神色。

緊接著,他就聽到一聲聲連續的槍響,遠處幾架手搖式加特林機槍,已經被推到前線,對著正在崩潰的英格蘭士兵突突突的掃射!

手搖式加特林機槍在機動作戰的時候,會安放在一個類似跑車的架子上,行軍時可以讓騾馬推送,戰鬥的時候則可以由士兵推送。

比起火炮,手搖式加特林機槍的重量要輕得多,機動性自然也要好得多。

如果在進攻時遇到紮堆的敵人陣列,隻需要推上來幾挺手搖式加特林機槍,交叉射擊幾秒鍾,就能將對方徹底擊潰!

別看雙方都已經淘汰了滑膛槍,但戰術仍然停留在密集排槍階段。

尤其是英格蘭軍隊,米尼步槍僅僅隻是提升了有效射程,射擊頻率跟原本的滑膛槍差不多,自然需要密集的排槍橫陣來追求火力密度。

至於帝國軍,除了進攻衝鋒的時候,為了保持火力密度,往往也會采用密集的排槍方陣。

這其實是最有效的殺敵手段。

後來的散兵線也好,三三戰術也罷,說白了都是因為武器的殺傷效果越來越好,密集的人海戰術失效,才出現的。

帝國近衛軍麵對的對手連機槍都沒有,自然不需要改變自己的戰術,對於使用栓式步槍的帝國近衛軍士兵來說,散兵線隻會削弱他們的局部火力密度,隻有在進攻衝鋒的時候,才會使用,並且還要讓手搖式加特林機槍跟隨,來保持稀疏的火力密度。

火力密度在這個時代,就是戰爭決勝的王道!

當然,帝國近衛軍敢用散兵線戰術衝鋒的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帝國近衛軍的炮兵裝備的榴彈炮具備時代碾壓技術優勢,發射的榴彈可以先一步將敵人的密集隊形送上天堂,所以在進攻的時候不用擔心會遭遇敵軍的排槍橫陣。

否則,散兵線衝鋒的話,一旦撞上敵軍的排槍橫陣,很容易被排槍橫掃。

在李維上輩子那個世界曆史上,即便到了甲午戰爭時期,日本和清朝的軍隊對戰,也是依靠密集的排槍戰術對射。

可笑的是,當時的清軍明明具備比日軍射速更快的單兵槍械,卻在對射之中屢戰屢敗,充當著運輸大隊長的職務……

不錯,被後世詬病的甲午中日戰爭,清軍是在具備裝備優勢的情況下,被日軍擊敗的!

無論是海軍還是陸軍,清軍都具備裝備上的優勢。

而比起被慈禧挪用了軍費的海軍艦船,戰鬥力受到不小的削弱,陸軍的裝備還是不錯的,畢竟陸軍裝備的維護費用遠低於海軍……

然而,當時充當陸軍主力的淮軍,拿著更好的武器,卻被日軍一路從朝鮮平推到旅順……

打出了讓清朝高層陷入自我懷疑的潰敗……

要知道,開戰前,由於軍隊人數和裝備上的優勢,清朝高層普遍有一種優越感,否則慈禧也不會明目張膽的貪汙軍費。

就因為連慈禧都覺得此戰沒什麼難度,才會貪汙軍費!

結果打起來才知道,戰爭並不是看誰的人數和裝備好就能贏的……

可以說,甲午中日戰爭就是翻版的抗美援朝,隻不過雙方扮演的角色剛好是相反的……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甲午中日戰爭相當於揭開滿清最後一次遮羞布了,清朝實在是敗得太丟人了!

連當時身為世界霸主的西方列強,都感到不可思議。

勞埃德看著遠處正在被屠殺的自己人,本能的趴在地上。

這一刹那的警覺讓他保住了自己的性命,他剛趴倒在地上,就聽到頭頂不斷有子彈飛過,仿佛是擦著他的頭皮射過去一般!

勞埃德連忙將自己手裏緊抓的米尼步槍丟掉,如果戰鬥還能打,這是他保命的東西,但現在這個情況,手裏的米尼步槍就是催命神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