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消失十天後,位於瑞士的聯合國UN啟動全球緊急危機處置機製,聯合國安理會再次召開緊急會議,聯合國秘書長托馬斯??韋伯宣布,成立月球事件國際聯合調查機構,
幾乎與此同時,由美英控製的聯合國際UI(2038年,原聯合國遷址瑞士,美國退出聯合國,並在聯合國紐約原址,由美英聯合組建聯合國際,目前成員國32個)也宣布成立月球事件真相調查國際聯合機構。
聯合國UN經過代表會議,征詢133個成員國家意見,一致通過決議,推任事件調查主導國家為中國、俄羅斯、韓國、日本、瑞士、德國、法國。並由七國組成聯合專家組織機構。
中國和以法德為主的歐空局自機構成立後,馬上宣布開展實際行動,並均耗資數十億元,同時發射了火箭及探測器。而聯合國際宣布進行月球真相調查後,卻因為美國和英國目前沒有合適的太空探測設施,而停滯不前,研製和發射相關探測器,需要一筆巨額開支,這讓本已陷入經濟危機而債台高築的美國、英國難以承擔,眼睜睜的看著聯合國七國調查機構聯合發射的探測器升空,而自己卻毫無數據來源,這讓聯合國際的美英十分尷尬。
美國國會議員湯姆斯??凱特,對美國國會建議,可以再次申請加入聯合國的調查機構,以便獲取數據,確保對月球事件的知情權。此建議獲得美國會批準,美國數次主動要求加入聯合國共同行動。
於是,聯合國再次召開會議,經過多國協商和出於對美英兩國科技力量的整合,增加國際聯合調查公信力的目的,聯合國同意了美英的請求,這樣,自美英退出聯合國後18年,再次加入了聯合國的國際聯合行動。中國、俄羅斯、韓國、日本、瑞士、德國、法國、美國、英國九國重新構建了新的聯合調查機構。
作為發現第九大行星黑冥的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日本人黑川紀昌憑借專業聲望,獲得多數代表推薦,被任命為月球事件真相國際聯合調查機構的主席。
71歲的黑川紀昌是日本名古屋大學教授,中等身高,身體敦厚健碩,皮膚黝黑,音色洪亮,外貌樸實得像個北海道的農民,平時說話有時還有點結結巴巴。如果沒有認真地鋪墊和介紹,在大街上偶遇的話,會讓人覺得他與通常的教授形象大相徑庭。然而雙方談話隻要一涉及到天文、天體物理領域,他就突然像換了一個人,轉眼之間就變得目光銳利,口若懸河。
在國際天體物理學界,黑川紀昌是個異數,他的很多理論與傳統理論格格不入,做派也極為激進,比如,他不讚同天體天文理論界對行星的劃分標準,他認為真正的標準應該是軌道的規律性,以及維持星係內的能量結構特點。
自2032年起,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將太陽係中遙遠天體的奇異軌道歸咎於一顆尚未被發現的“第九行星”的引力效應。這顆“第九大行星”位於海王星以外的冰冷空間。此前的研究似乎已經表明,“第九行星”的質量是地球的5到15倍,與太陽的距離約為450億公裏到1500億公裏。在這樣的距離下,一顆天體從太陽接收到的光非常少,使其用天文望遠鏡很難被觀測到。天文學家還為這顆潛在的行星級天體構想了一些基本參數,比如其大小相當於地球的4倍,質量大約是10倍左右。超遠的軌道意味著這顆假設中存在的行星公轉一圈需要1萬至2萬年,也增加了它被發現的難度。
按照常規軌道計算表明,“第九行星”如果真的存在,其會在一條每1萬年到2萬年環繞太陽一周的橢圓形軌道上運轉。這顆行星永遠也不會存在於小於約200個日地距離,或者說200個天文單位的範圍內。這一距離使其遠遠超出了冥王星的範疇,躋身於被稱為柯伊伯帶的冰冷天體。但近50年過去了,基於常規光學發現的觀測毫無進展。
黑川紀昌則提出一個當時被認為驚世駭俗的假想:第九大行星可能是一個小型黑洞,常規的天文望遠鏡不可能觀測到。
黑川紀昌敏銳的發現2028 VG28(被兩名美國的業餘天文愛好者發現)等天體的軌道總是被一個未知的行星攝動,軌道發生扭曲,而這個產生攝動的區域如果存在超強引力,則說明這顆潛在、未被發現的行星應該是第九大行星,。
黑川的通過數字能量模型來推測小型黑洞的多種觀測條件,和傳統的理念不同,他認為這顆行星有可能是個很小的黑洞,必須采用特殊的觀測方式,才能發現。他指出如果某個天體是一個具有行星質量的黑洞,那麼它很可能被一圈暗物質光暈所包圍,這個光暈的每一麵都可以延伸到數億公裏之外。在那個光暈中,暗物質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尤其是暗物質和暗反物質之間的碰撞——可能會釋放出一束伽馬射線,從而暴露出黑洞的存在。宇宙中暗物質光暈或黑霧曾在太陽係邊緣柯伯伊帶被觀測到,這讓黑川感到也許第九大行星就藏身於此。
黑川反常的觀測方式和理論,讓其獨辟蹊徑,也讓他在天文界內倍感孤獨和寂寞,當時幾乎沒有知名的天文學家支持他的觀點和觀測。然而,經過持續26年的搜尋觀測,2058年3月,黑川紀昌領導的日本天文學家團隊,終於發現那束久違的伽馬射線,而發出射線的竟然是直徑僅20米的黑洞,質量為地球的11倍,這個太陽係邊緣的黑洞數據和觀測圖像公布後,令全球震驚,國際天文學會承認其為第九大行星,並命名為黑冥星,2060年,憑借此天文發現成就,黑川紀昌獲得當年諾貝爾物理獎。
榮譽加身之後,黑川反而變得謙遜起來,他一改之前的直率行事風格,多次向德高望重的前輩致歉,並向學術界探討建立國際天體物理學溝通機製,並接受多家國際財團的資助,建立了世界最大的國際天體物理研究組織,成立新日本天體物理研究基金會及黑川實驗室,使得日本的天體物理研究迅速躍上國際領先水平。
在東西方冷戰對峙中,日本這個東方的西方國家所扮演的政治角色自然十分尷尬,一方麵日本渴望能夠成為擺脫美國控製的正常國家,另一方麵又對東方聯盟充滿恐懼,擔心被收割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