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者號的艦橋,一次重要的會議正在進行,
“先生們!木星的環境,事實上很難建立起相對靜態的太空電梯。這個星球的環境,比我們的地球要複雜的多,從木衛三上往木星去,中間要經過許多小衛星的軌道幹擾,還有距離木星表麵隻有二十萬公裏的木星環,木星環,是有很密集的行星固體物質碎片和太空塵埃組成的,對我們的太空電梯計劃是致命性的幹擾。
有了它的存在,相對靜態的太空電梯就基本上宣告是不可能了。”
經過漫長的考察期後,好奇者號的首席科學官亨特拿出了這個結論,
這讓好奇者號上的成員們,都很遺憾,畢竟靜態的太空電梯方案是所有可能的方案運行最穩定的,也是開發效率最高的,能夠二十四小時不斷進行運輸的太空電梯,幹起活來,自然是其他方案不能比的,不能選擇靜態太空電梯方案,就意味著未來的木星城的開發效率要比地球要最小了很多。
但沒辦法,就像是亨特所說,木星的環境太複雜,永久性的太空電梯,在中間有無數的衛星軌道的情況下,是沒辦法搭建的,這不可能。
“所以,現在我們要考慮的就是其他的方案了!”艦長方晨問道。
“是的。”亨特回答。
“根據我們和地麵指揮中心的討論,最終選擇的是另外一種方案,也就是在木衛三基地,距離木星這一百多萬公裏的距離上,建立多個中轉站,形成不同的梯次運輸體係,在最末端,就是建立在木星環上的木衛十六,和木衛十五兩個小衛星上的中轉站,從這裏出發,派出礦產開采船,直接到木星表麵去進行礦產開采,然後再一層層的將開采的物資運上來。”
“那不過這樣的話,不同的中轉站之間需要的運輸船類型是不一樣的,”第二科學官王晶繼續補充道,“越是距離木星更近,需要承受的木星引力越強,這種運輸船的構造類似於行星登陸艦,需要的是小而結構更強的艦體,而越是距離遠的中轉站,承受的木星引力越弱,這個時候船就可以造的更大一些,類似於太空船的構造了。”
“是,”亨特回答,“這樣我們最少需要六到七個中轉站,需要不同類型的數百艘運輸船,才能支撐起這個礦產開采體係。”
“數百艘運輸船啊!”
方晨倒吸了一口氣。
“那就意味著,下一次木星任務,單憑我們的好奇者號是無論如何不可能完成任務了,”
“這個!”亨特說,“恐怕是這樣的,我們需要更大更先進的太空船,更先進的智能基地,專門為各個中轉站量身打造的智能基地。在木星這個地方,我們的能獲得的資源和物質有限,鐵、矽、水,這是周圍星域最普遍存在的物質,其他的,可就少得多了,木星畢竟和我們的地球不一樣,這是個氣態行星!”
“是啊!的確是這樣!”
眾人感歎道,這個時候,人們才知道,地球對於人類究竟有多麼重要,一個環境如此複雜的行星,擁有多種多樣的各種物質,幾乎包含了自然界中能夠找到絕大多數元素物質,這對於人類的早期成長,有著多麼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