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傑勤的老家在離環濟縣城很遠的一個村子裏,叫圍墩村,那裏原是一個十分偏僻的村莊,以前,那裏由於隻發展自然經濟所以十分落後,那裏沒有象樣的一條道路,村民們的住房也較為簡陋和破舊,教育條件非常落後,老百姓們的醫療治病都沒有很好的保障,這裏的大部分家庭都很貧困,青壯年幾乎都在外麵打工以尋求養家糊口的收入;但自從周傑勤回到村子後這裏的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雖然還是那個村,但那個村已經煥然一新,周傑勤在圍墩村打拚獲得成功之後就成了農村發展的楷模,他的事跡早被媒體或老百姓的口頭傳播了開來,他的事跡和所奮鬥的地方在新農村建設這件事上似乎很有宣傳力,因為他所取得的事業成果是“彪悍”的,很多村子都在效仿他那裏的一切,歐文兢認為美國的“TIME”雜誌應該把周傑勤作為某一期的封麵人物。
暑假期間星期六的一個晴朗早晨,歐文兢準備了點禮品就和黎佳倩上了車趕往圍墩村,今天他要去見識一下那位魅力村長,另外見識一下那個美麗的村莊,這禮品沒有任何行賄的性質,這禮品是海京當地的特產,舊同學久久見一次麵總不能空手,否則就失去國人都講究的最基本禮節。
以前,環濟縣各個村莊的狀況給歐文兢的第一感覺是路難走,下雨天則泥濘不堪,晴天則塵土飛揚,現在,這裏的鄉村都擁有了平整的混泥土鄉村公路,路況相當好,在這路上開車時不用擔心路滑和被高低不平的路麵擱到車地盤,在水泥鄉村公路兩旁都是規劃整齊的農作物田地,這些田地種植的各種農作物所展現出來的自然風景很能養目,其氣勢並不比法國的那些葡萄莊園差,在這兩邊都是風景的鄉村公路上開車確實是一種享受,比在路兩邊都是水泥森林的城市裏麵開車強八百倍。到了圍墩村更是進入佳境,那裏就像是提前發展了幾十年的一個村落,正值夏季,萬物爭相生長,圍墩村充滿了生機,不象傳統農田那樣充滿了小農氣質,那裏一眼望不到盡頭的田野裏都種滿了青黃色的水稻,有茂密整齊的高粱苗,有比園丁刻意製作的花園更有自然感的菜地,也有大片的樹林調節著空氣和調和著那裏的景象,這裏的河水清澈且自然地流淌著,農舍整齊又不失農家情調,這裏雖是現代化的農村,但這裏顯得很靜,也沒什麼人在外晃動,好象暗示著這個地方的勞動和生產是個休閑的活動,這裏的老百姓似乎不需要去進行體力繁重的農務勞動,這裏確實有一幅世外桃源的景象,一切顯得悠然自在和與世無爭。
歐文兢進村不久就聯係上了老同學周傑勤,但他現在的身份是村長,這兩個曾經的同學在圍墩村的村務辦公樓裏麵見麵了,這是一棟不是很高但很實用的三層樓房,沒有城裏麵那種高樓大廈所形成的壓迫感,雖然這裏周圍都是一派樸實的田園景觀,但在周傑勤的辦公室裏麵現代化辦公設備是一應俱全,台式電腦、打印機、傳真機、筆記本電腦等現代辦公設備規範地擺在了這寬敞明亮的辦公室,在他辦公室的牆上還掛上了圍墩村的地圖和規劃圖,在這辦公室後麵的院子裏停放著屬於他的“JEEP”越野車,比歐文兢開的那輛車肯定要好,總之,城市辦公室常顯的辦公模式和物質條件在這裏一樣存在,但這裏周邊環境與城市最大的區別在於這裏很靜謐,遠離嘈雜,對於在城市生活久了的人來說,來這裏確實是一種身心享受,這裏真可謂是看似樸實鄉村實質是充滿現代化的樂園。城裏常見到的所謂名牌在這裏一樣可以看到蹤影,值得一提的是這村子裏的網絡寬帶通到了每家每戶,村民們與外界暢通快捷地進行溝通,世界上的先進信息並沒有因為這裏是農村而傳不到這裏,這裏的老百姓對城市裏的一些所謂先進的東西並不大驚小怪,這裏的人們已經沒有了當初那種打電話是個高級溝通方式的“自豪”感,更沒有十幾年前那種跑到幾十裏地開外給遠方親人發個電報的那種喜悅之情,現在他們把網絡嫻熟地運用著,網絡不但排解了他們的溝通阻礙,還解除了他們的無知。歐文兢認為,現在城裏人很沒必要把農村作為落後和貧困的代名詞,因為先進和現代化不是城市的專利,先進和現代化在鄉村同樣可以很好地存在。
幾年不見的周傑勤除了那身衣服的款式和有些成熟的麵孔外幾乎沒什麼變化,大個子,結實的身材,有著農村漢子普遍擁有的爽朗、大氣和實在特征,周傑勤的身上還是體現著樸素的作風,他現在給人的感覺又多了一個東西,那就是彪悍,那種彪悍不是霸氣和鹵莽,而是他的敢想敢闖敢承擔。周傑勤在上學的時候就非常喜歡看《第一滴血》係列,盡管這是個美國英雄式的大片,但他很喜歡這部影片裏麵的精神元素,片子裏麵的那個懲惡救善和愛田園生活的主人翁對他影響不少,他尤其喜歡影片裏麵那主人翁在逆境下的堅毅感,“蘭博”這個美國式的英雄形象成了他的偶像之一,“蘭博”那種做完最艱險的工作之後就去鄉野居住的生活方式也很令他向往,這也許是他現在落腳農村的原因之一,也許是他下定決心要建設一個共產主義高級階段式農村的思想助力;歐文兢也很喜歡看《第一滴血》係列,片中展現著主人翁驚險營救、英勇殺敵、下河捕魚、進林抓蛇、歸隱寺廟、回到農場等這些情景也曾經影響著他,他也對片中的不少東西充滿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