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沒人追的女孩(1 / 2)

對於寧靜來說,最討厭的地方就是二道灣村了。

二道灣村是個窮山僻壤的地方,方圓幾十公裏都是黃土,山是黃的,地是黃的,就連太陽看起來都是黃的。

一眼望不到邊的黃,這裏的人也麵朝黃土背朝天,人心也跟著滄黃起來,窮山惡水出刁民,一點也沒錯。

可是,令她魂牽夢繞的地方也是二道灣村。

二道灣村很亂,沒有整齊劃一的院落,大多數人家的房屋都是倚山而建,不漂亮,不美觀,就連整齊都算不上。

但是,村中央,寧靜的家門口,有一個小小的樹園。裏麵長著四棵沙棗樹,三棵榆樹,也算是村中最美的地方了。

夏天,沙棗花開的時候,那沁人心脾的花香,讓整個村子都芬芳了起來。

村裏最會上樹的小孩就數馬致遠和宋清秋了,摘沙棗的時候,他們兩個爬的最高了。

馬致遠是寧靜的鄰居,他的父母離婚了,都各自成了家,也都去了城裏生活,他和爺爺奶奶相依為命。

寧靜的爸爸在城裏麵,媽媽在農村守著兩個老人,三個小孩,寧波,寧濤,寧靜。她的媽媽是一個幹農活的好手,有時候會幫著馬致遠他們家幹農活,經常會在一起吃飯,儼然一家人的樣子。

宋清秋是寧靜從小玩到大的朋友,又是同班同學。她們家姐妹三人,她的大姐寧靜沒怎麼見過,她的二姐卻是寧靜童年時最討厭的人,說話尖酸刻薄,可不知道怎麼就和宋清秋成了好朋友。

小學的時候,全村的孩子都在一間教室上課,一個年級隻有四五個人,我們村的學校隻能上到三年級。四年級的時候就要去二十裏以外的“尖溝井小學”去讀。

中學就在武川中學上,那裏可以寄宿,有的家長會陪讀,寧靜家的孩子多,她的媽媽就選擇了陪讀。

高中的時候就更遠了,需要去白銀市裏的去讀,更多人選擇了住校,也有少數學生選擇了打工掙錢養活自己。

大學的話,就到別的地方就讀,最近的就屬蘭州了,那也是百公裏以外的地方了。

村裏的孩子大多數都聚在一起玩,打沙包,跳皮筋,跳房子等。也會幹一些壞事,比如去莊稼地裏偷青綠的豌豆莢,偷黃綠的大豆烤著吃,偷沒有黃透的麥穗烤著吃,最後再偷洋芋和洋薑煮著吃,每個時期都有能偷著吃的東西。大人們逮著了並拿這幫熊孩子怎麼了,因為自家的孩子也在。

寧靜家就比較遭殃了,春天別人偷她家的榆錢吃,秋天偷她家的沙棗吃,滿園子都是石頭瓦塊,都是爺爺奶奶默許的,不然爺爺趕羊的鞭子一甩,那個不得皮開肉綻。

後來,村裏人們都向往城市的生活,年輕人都去了城裏討生活,在市裏麵買了樓房,回村的人更少了。

村裏麵現在不足三十人,都是孩子成家立業,孫子孫女能自己上學了,用不著他們了,才回來種幾畝薄田,打發餘生。村裏麵還有個88歲的孤寡老人,她沒有去看過外地的世界,終此一生都在二道灣。

小時候村子裏麵很熱鬧,人們也很熱情。誰家蓋房子了,都會去幫幾天忙;誰家娶媳婦了,村裏的人都會搬自家的桌子,板凳,當待客吃飯的餐桌板凳;更甚著,有白事的時候,全村老小,有多大的事都會放下手裏的事,去幫忙。就是張家幫李家,李家幫王家,一代代這麼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