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奔馳,江老四嘴裏不停的嘟嚷著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在禹四哥將隊伍帶到通遼後,日本人依然沒有放棄自己的心思,既然不能收編這支隊伍,俄國人又沒有本事消滅這支隊伍,那就要想辦法讓這支隊伍分裂。
任何人都是有**的,尤其是麵對逆境的時候最能考驗人心,雖然之前禹四哥率領東北義勇軍擺脫了俄國人的追擊,但畢竟丟失了大部分的糧食、彈藥,一個多月來大軍在通遼一帶生活的尤其艱難。
特別是禹四哥離開東北前往山東去見武剛的時候,一方麵沒有了最高首領的坐鎮,加上通遼這裏畢竟深處草原深處,缺糧少藥,士兵們的生活極為艱苦,這時很多人就開始有怨言起來。
日本人‘同文同種’的說法還是很受人歡迎的,之前大家夥跟俄國人不相上下還沒有投靠他人的心思,但是等接連受挫後,很多人都開始念叨要是接受了日本人的好意就好了。
甚至很多人對禹四哥執意要投奔中華義勇軍很不滿,不就是一支在關內實力稍微強一點的馬賊麼?咱們東北義勇軍還不是有兩三萬人馬,比起來也不見得就比人家差,結果憑啥咱們投靠過去?
當內部有人有了這種心思後,禹四哥又不在大營內坐鎮,很快這種心思就被日本人利用起來,於是開始有一些平時就有小心思的將領開始鬧事,隊伍中的矛盾也很快激化起來。
雖然有王賁幫著照看,絕大部分海蘭泡、江東六十四屯出身的將領、士兵都願意聽王賁的勸阻,安心等待禹四哥的回來,可是一些沒有受過王賁恩惠的其他各地將領就不是那麼買賬了。
尤其是日本人對自己開出來那麼豐厚的誘惑,人心離散之下王賁還有另外兩個親近禹四哥的周鬆、胡振海根本沒辦法用武力阻攔,最後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劉老三、李四海、張二杆子等人帶走了六千多號人馬。
而周圍的蒙古人,更是接受了日本人的挑唆開始翻臉,尤其是哲裏木盟更是接受日本支援的一批軍火,整日裏襲擾通遼,要求東北義勇軍從自己的牧區盡快離開,還經常封鎖義勇軍對外聯係。
要不是最近幾天情報局的人帶來了一個無線電報機,從武剛那邊得到了劉呈祥大軍到來的消息,不然的話他們還不會知道禹四哥回來的消息,在跟王賁商議後,派出了江老四帶人沿河去尋找劉呈祥的大軍。
當大軍距離大營還有十餘裏的時候,營地內的氣氛就緊張起來,不過當知道是禹四哥帶著大批關內援兵到來的消息後,這些人都放鬆了很多,原本營地外的蒙古騎兵也都紛紛逃走。
禹四哥自然是去安撫各部部眾,而王賁卻迎了上來,等周圍沒人的時候他低聲對劉呈祥、張亮、李摩羅道:“其實我覺得這反而是一件好事,畢竟心智不堅定的全都走了,願意留下的才是咱們需要的人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