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最初的儒界,到處都是山嶽,東南西北之間,是沒有任何道路的。
雖說,儒界的北方誕生了蠻族,極西之地誕生了番人,南方誕生了荒人,東方誕生了鮫人。
但這四個族群之間,彼此是不知道對方的,各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
一直到人族降臨儒界之後,不斷開荒、修路、修築城池,貿易往來。
如此幾百年的時間,才讓儒界的各大族群,知道了對方的存在。而
最初踏入儒界,遇山開山修路,遇河修橋的人,那是最初的開荒者。
初代開荒者之中,最著名的,便是釋帝大和尚。此
人,傳說本是天竺人,為了弘揚佛法,遠跨萬裏來到中原。當
時,此人在秦國鹹陽,見到了權傾一時的呂不韋,並嚐試弘揚佛法。但
呂不韋根本不信這一套,直接驅逐了此人,將他趕出了關外。但
此人不甘心,開始周遊列國,嚐試宣傳自己的佛法。但
問題是, 當時是春秋戰國時代,各國都忙著爭霸,佛法壓根沒市場。但
這個叫刹帝的大和尚,卻被各國的權貴記住,並淪為笑柄。最
終,刹帝大和尚,消失不見了。
沒有人知道,他究竟去了何方。一
直到後來,中原的第一批人族,大規模踏入儒界之中。最
初,這些躲避戰亂的人族,不知道如何開發儒界,沒有任何頭緒。但
墨家的弟子,卻在很多荒郊野嶺,發現了被人工開鑿出的路。
雖然都是小路,而是範圍不長。
但尋著這些痕跡,人族不斷擴展道路,最終貫通了整個儒界。
這些對人族開荒儒界,有種關鍵意義的小路,幾乎到處都有,分布了整個儒界。
後世人族所作的,不過是將這些節點連接,僅此而已。所
以這些小路,究竟是何人所修,引起了很多讀書人的討論。
但這個大討論,持續了幾十年,依舊沒有結果。
但又一點,大家都能肯定。
那就是!
這所有的小路,都是一個人修的。
而且這個人,提前一步踏入儒界,並用了一生的時間,來盡可能的開荒儒界。就
仿佛這個人,早就推算到,日後中原的人族,會為了躲避戰亂,從而踏入儒界一般。一
直到幾百年後,人族成為儒界之主,到處挖掘古跡之時。
人族從多處上古遺跡中,找到了關於釋帝大和尚的描述。曆
經大量的考究之後,一個在中原弘揚佛法失敗,踏入儒界開荒的救世主形象,出現在人族腦海中。至
此,釋帝的傳說,在儒界廣為流傳,並持續了一千多年。
哪怕是在如今,釋帝大和尚的傳說,很多上了年紀的百姓,都能夠說幾個出來。而
在儒界的各地,都供奉有釋帝的佛像,並為他建立了廟宇。儒
界是讀書人的世界,為一個合適建立廟宇,讓他享受香火,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但
就算如此,如此恢弘的廟宇,許肅還是第一次看到。
“師兄,佛不是要求簡單嗎?為何此地如此奢華?”許肅,試探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