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錯。”葉秋,點點頭:“但呂氏春秋,寫的呂不韋的名字。”
“難道,呂不韋本人,就沒有自己的流派?”
這
聞言,範公菊,頓時一愣。
“呂不韋是商人,唯利是圖,大盜竊國,他能有什麼流派?”
左雅兒,黛眉微皺:“葉秋,我丟劍,本就很難過,你又何必欺我?”
“雅兒學姐,你要相信學長,他怎麼會欺負你?”李蘭兒,趕緊勸道。
“蘭兒,你相信,刻舟求劍嗎?”左雅兒,一聲嬌喝。
“我相信學長!”李蘭兒,認真道。
刻舟求劍,李蘭兒,自然不信。
但葉秋的話,李蘭兒,都相信!
這就是二女,對葉秋的態度,最本質的區別!
“呂不韋出身市井,以買空賣空起家,逐步發達。”
葉秋,淡淡道:“戰國時代,佛法不顯,儒家被秦王坑儒。”
“而當時,呂不韋融合百家,寫成一本書,從明麵上,他就是——雜家!”
“雜糅百家,無所不包,雜家二字,倒也的過去。”李蘭兒,趕緊點頭。
“這隻是明麵上,那骨髓深處,又是什麼?”範公菊,一聲冷笑。
“自然是——道家!”葉秋,揭曉了答案。
“呂氏春秋,乃是道家巨著,倒也不為過。”
東方絹的悅耳聲音,隨風而來:“但絹子無法理解,這件事和刻舟求劍,究竟有什麼關聯?”
“你不是不懂,而是不想罷了。”葉秋,淡淡道。
“你”聞言,東方絹,頓時微怒。
“葉秋,你少故弄玄虛!”範公菊,一聲喝斥。
“學長,刻舟求劍,究竟是,怎麼回事呢?”李蘭兒問出了這個,最關鍵的問題。
“刻舟求劍之時,楚國道學流行,劍仙之風濃鬱。”
葉秋,淡淡道:“那人刻舟而求劍,自然能尋得寶劍。”
“隻不過,當時將此事,寫入呂氏春秋之人,乃是諸子百家之中,法家和兵家之人”
先秦之時,百家爭鳴,輝煌璀璨,為後人所津津樂道。
但寫史之人,卻很少提及,諸子百家之間,動輒刀光劍影,充滿暴力和血腥。
一家學,要力壓其他百家,若無強大武力,焉能盛行?
先秦之時,法家和兵家崛起,為何?
乃是因為李斯、白起之流,都是學的代言人!
儒家在先秦,為何絕跡?
一招焚書坑儒,儒家焉能崛起?
墨者遍布下,組建行會,攜帶兵器,焉能不強?
所以!
書寫“刻舟求劍”這個故事的人,並非道家弟子,自然不會謳歌道家的強大。
所以!
刻舟求劍,將劍求得之事,自然被一筆帶過,徹底淹沒於曆史。
當葉秋,講完這個故事之後,眾士子麵麵相覷,都有些呆滯。
“從邏輯上來,學長的話,並沒任何問題。”李蘭兒,美貌發亮,崇拜的望向葉秋。
“話雖如此,但此乃秦國之時,真相絕跡兩千年,葉秋焉能知曉?”範公菊,一臉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