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
從唐詩來看,葉秋已經明白,月王為何會沉睡,為何會突然仙逝。
但葉秋卻不明白,究竟是何人,讓月王的肉身,能夠千年不腐朽。
千年之前,在葉秋走後,究竟發生了什麼?
這個秘密,或許,唯有王老實的後人,才會有答案。
“當年,聽說月王,在仙逝之前,每日都在彈琴,似乎在等什麼人。”
王閣老,目帶歎息:“後來,祖先王老實,帶著一個騎牛的道人,去拜會了月王。”
“當時,那個道士,給月王彈奏了一首古曲,然後飄然而去。”
“從此以後,一連數日,月王都在重複彈奏,那一首古曲。”
“然後,沒過了幾天,月王仙逝的消息,就傳開了。”
說到這裏,王閣老,苦笑說道:“祖先還留下話來,讓我們王家子孫,一定要守護好月王府,嚴禁任何人,去打擾月王的沉睡。”
“當時,我們都以為,祖先口中的沉睡,並沒其他意思。”
“但如今想來,祖先恐怕早就知道,月王用某種特殊方法,完好保存了肉身。”
這話一出,王二爺,補充說道:“古埃及的木乃伊技術,隻能將肉身包裹風幹,從而保存千年。”
“但時隔千年之後,月王的風采,依舊仿若昨日,這還真是不可思議。”
一個唐朝的古人,時隔千年之後,卻依舊在沉睡,而且不是風幹狀態。
試問,二老,如何不震驚?
尤其是王閣老,他隱隱約約,感覺祖先的話,似乎蘊含了玄機。
果不其然!
葉秋聽了故事之後,沉吟片刻,微微歎息:“原來如此,看來,當年是義山兄,來見過月兒。”
義山兄!
嗡!
這話一出,王閣老瞳孔一縮,頓時駭然。
“唐朝是李家的天下,而叫義山的人,那豈不是就是——李義山!”王二爺,一臉顫抖。
李!義!山!
這個人的名字,對不研究國學的人,可能有些陌生。
但李義山另外一個名字,那今世的人,應該不會陌生。
那就是——李商隱!
唐朝是詩篇,多用華美詞藻,行文優美,多歌功頌德。
但李商隱,卻不同!
李商隱,行文不拘一格,不喜歡用華麗詞語,精通於寫愛情詩。
而且!
李商隱,還是一個——修道人!
李商隱的一生,都在雲遊四海,修道練氣,並寫了很多無題詩。
這些無題詩,都蘊含深意,也沒有標題,卻能流傳千古。
但問題是,後人壓根不知道,李商隱那些無題詩,究竟在說明什麼。
畢竟!
那些蘊含道意的無題詩,都是在特定環境下,特定心境下,結合特定的事件所寫。
除了李商隱本人,以及當事人之外,任誰能知道,千年前的往事?
“對了,三祖曾言,當年,李先生在見月王之時,彈奏古琴之後,還寫了一首詩。”
王閣老,忽然說道:“隻不過可惜的是,那首詩沒被記錄,我也不確定,究竟寫的什麼。”聲音落下,葉秋,微微歎息:“不用記錄,那首詩的名字,我已然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