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秋微微搖頭,沿著西湖水畔,一路往前走。
一座墳墓,出現在葉秋麵前。
石碑上,赫然寫著幾個字——蘇小小之墓。
“小小”
葉秋一陣失神,仿佛夢回一千五百年前。
那是六朝南齊之時的事情了,當時葉秋隱居西湖,認識了一名很美麗的才女。
蘇小小是錢塘第一名伎,詩詞歌賦無一不通。
蘇小小獨愛西湖,曾沿著河堤而行,邂逅少年阮鬱。
但可惜的是,公子哥阮鬱,回歸京城之後,再無音訊。
後來。蘇小小同情,書生鮑仁的貧困遭遇,慷慨解囊,資助他上京赴試。
卻不料,不久以後,蘇小小身染重病而死。
臨死前,蘇小小偶遇葉秋,並請求他告訴鮑仁。
她別無他求,隻求埋葬於西湖畔。
葉秋答應了蘇小小,去見了應試登第的鮑仁。
鮑仁依照蘇小小的遺願,將蘇小小藏於西湖。
“沒想到歲月,在不知不覺之間,已經過了一千五百年”
站在蘇小小墓前,葉秋微微一歎。
仿佛看到了當年,那個白衣而舞的美麗少女。
歲月啊
當年的泥土墓穴已無,如今已是一座水泥墓穴。
甚至當年葉秋,親手所寫的墓碑,也徹底消失。
取而代之的,乃是後世書法名家,所書寫的墓碑。
“斯人已逝,彈指千年,我雖乘風而來,卻無一物相之”
收回目光,葉秋沿著西湖河堤,繼續前行。
不知不覺之間,一座千年古刹,出現在葉秋麵前。
寺廟莊嚴肅穆,門匾之上,赫然寫著三個大字——三寶寺。
“沒想到當年的這座古刹,居然還能保存至今。”
駐足而立,葉秋並沒踏入三寶寺,而是陷入沉思。
三寶寺始建於公元326年,是東晉建築。
但三寶寺的輝煌,卻是在公元504年。
梁武帝天監三年,蕭衍下詔“舍道歸佛”,將佛教奉為國教,而後三寶寺大興。
曆史上,三寶寺多次,遭遇浩劫。
到唐朝滅佛運動之時,更是毀於一旦,寺毀僧散。
時隔一千多年之後,這座千年古刹,居然矗立西湖河畔,還那麼的香火鼎盛。
這讓葉秋很驚訝,也很欣慰,以及淡淡的失落。
“當年我曾和梁武帝簫衍,於這三寶寺坐而論道,沒想到”
葉秋微微一歎,仿佛夢回當年。
梁武帝學究天人,融佛道儒為一體,才華橫溢,是後世七言詩的開拓者之一。
但葉秋最欣賞的,卻是梁武帝的兒子——昭明太子。
昭明太子修撰金剛經,為其做“注”,分“品”。
至此,原本苦澀難懂的金剛經,終於變得通俗易懂,終成佛門經典。
“蘇小小、梁武帝、昭明太子,曆史上那麼多的才子佳人,天驕風華。”
“最終,不依舊是千古風流,總是被雨大風吹去?”
葉秋微微搖頭,將目光收回,準備離開三寶寺。
卻不料,就在此時。
後方,忽然響起了一道,淩厲而蒼老的聲音:
“小娃娃年紀不大,口氣卻挺狂”
“莫非你覺得,你自己,比那三大曆史名人,都還要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