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審查(1 / 2)

其實早在十五年前的絲路計劃建設初期,國家高層就已經有過類似的西部大規模開發的構想。但是限於當時的技術手段和資金支持,整個計劃都被現實條件掣肘。無論是資金還是技術方麵,都受到了當時時空環境的製約。

這次讓高層喜出望外的是,就著這個龐大的工程,能夠配合五年前的‘天河’項目完成對這個華夏最大荒漠的徹底改造。同時在未來的百年之內,能夠讓這片荒漠徹底崛起成為歐亞大陸新的經濟和科技心髒,為整合歐亞大陸的各種資源,提供一個現實存在的載體。

再配歐亞一體化的大規模鐵路網建設浪潮,讓這一切都不再是鏡花水月。

但讓所有人都比較疑惑的就是這位傳奇‘白老師’,究竟是什麼樣的一個人,能夠在近半個世紀前,就為這一切做好的鋪墊和計劃。

會後,高層單獨約談了李明啟和朱誌傑,這次廖雲峰沒有陪同。雖然說是約談,但是在李明啟和朱誌傑看來,更像是審訊。幾個帶著大沿帽的軍官在旁邊陪同,中間是三位國家高層。

“你們哪裏來的資金,支持你們做這麼長時間的調研?”高層目光直直盯著李明啟,臉上沒有了之前在會場上的笑容。

“回領導,來自一個海外的賬戶,是我們所有人一起使用的賬戶。”

“賬戶的主人是誰?”

“白老師”

“你們一共從中提取了多少資金?提取了多少次?”

“其他人我不清楚,我一共從中提了12次錢,一共大概一億兩千萬左右吧。”

麵前高層和軍官對視了幾秒鍾,軍官開始接著高層的話問:“那你和其他人上次聯係是什麼時候?”

“幾個月前吧,請問這和我們所做的工程,有關係嗎?”

“問你什麼你就。。。”

對麵中間的國家高層揮手打斷了軍官的話:“李教授,我們調取了你給出參與調研的科研人員名單。發現其中的人大部分都沒有在國家的科研機構任職,也就是說這些人都沒有國家資助。

然而他們還能有足夠的資源進行這麼大規模的調研和理論驗證,那就說明這些位科研人員必然是有一定的資金作支持的。

這些科研資金的來源,現在是我們關注的重點。我們要保證的是這些人必須對民族和國家負責,才能夠放心予以委任。”

朱誌傑有些吃驚的看著李明啟,這些他可沒聽李明啟提過。

“好的,那您盡管問吧”李明啟很合作。

“你那位老師的全名是?”

“白海”

“性別,籍貫,年齡,”

“女,籍貫不知道,年齡不知道。”

“你們最後一次見麵的時間!”

“二十五年前。”

“見麵地點”

“俄國,聖彼得堡”

“那你們這麼多年,都是各自進行調研?互相不進行聯係?”軍官詫異的問。

“是的,都是各自進行調研。”李明啟的回答,讓對方難辨真

假。

“那你們的調研結果給誰?如何把調研結果整合成成果呢?”

“老師說,讓我們把各自的調研成果交給國家,或者臨死前見到的最後一個人。”

“臨死前見到的最後一個人?”軍官的嘴角明顯有些笑意,盡管有些不懷好意。

“是的,臨死前見到的最後一個人。”李明啟凝重的表情,並不像是玩笑話。

“好吧,你的話,我們暫時沒法完全相信。”

“別說你,從二十五年前老師說出來到現在,其實我也不是很相信後麵的那一句。”

“那我能不能問一下,你們這麼多人,憑什麼那麼相信你這位老師?”

“這的從大概四十年前說了,你們有這麼長的是時間聽?”李明啟似乎並不打算段時間內結束話題。

“當然可以”坐在中間那位讓旁邊的軍官給李明啟拿了一瓶水。

“四十七年前,我進了咱們國家組織的第一屆‘少年班’,是中央科大組織的。

那時候我13歲,沒有上過中學,哦那個小學直接到大學,一共才用了6個年頭。”

“嗯,那個時候是有這麼個事,當時應該是一共才組織過三屆,現在政府裏好像還有那個班畢業的。”高層明顯對這也知道一些。

“不,你不知道,你們都不知道。”李明啟摸了摸自己的上衣口袋,從裏麵掏出了自己的‘精神食量’。

“這不讓吸煙。”軍官擺手示意。

“不要緊,繼續說。”高層並不在意。

“你們所知道的,都是一共舉辦過三屆,然而真正舉辦的,是四屆。”李明啟‘啪’一聲打開打火機,就著火苗飄忽不定的外焰,點著了自己寸步不離的香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