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4章;難度巨大(1 / 2)

在沒有進行導彈製導部分的研發時,薑新圩覺得學習這玩意難是難,但不會太難。

可是,接觸這方麵的資料和那些電子元器件之後,他發現學習的難度遠遠超過他的想象,他發現導彈製導技術涉及太多太多的專業,除了大家都能想到的電子技術、無線電技術、微電子技術、自動控製技術、材料技術、計算機技術,還涉及到結構力學、流體力學、熱能、化學等等……

見幾過去,自己還無非掌握其精髓,特別現代流體力學、熱能學是他兩輩子都沒有接觸過的技術,很多複雜的流體力學方程都弄得他寸步難行。

利用定位衛星引導導彈打擊目標,看起來很容易:不就是導彈製導部分不斷接受定位衛星的數據,不斷通過裏麵的計算機計算出自己的坐標,然後根據輸入的打擊目標的坐標,不斷調整導彈的前進方向嗎?

容易啊,發現自己的前進方向在偏離,馬上發出自己,命令姿態調整發動機噴射火焰,把位置調整過來就是。它偏向左邊,姿態調整發動機就向左邊用力,把它推回到右邊一點。它偏向下麵,姿態發動機就想下用力,將它推向上麵一點。

可是,事情若是這麼簡單就好了,都可以生產導彈了。

導彈製導部分最大的製約就是與導彈的速度進行完整而無縫的匹配。

這包括兩個方麵的內容:

第一個方麵的內容是,導彈的速度快,姿態調整發動機的時間就很短,發動機的力量就必須控製得非常精準。導彈的速度一般都差不多達到了每時一千公裏,每一秒鍾跑近三百米,隨便改變一下方向,就一下子改變很遠的距離。

假設巡航導彈在離地麵一百米處做超低空機動,隻要姿態調整發動機弄錯了方向,僅僅三分之一秒的時候,它就能砸到地麵上,讓一枚上百萬美元的導彈變為一朵璀璨的煙花。

如果在峽穀中穿行,那左右調整的難度更大,對時間和力量的控製更加要求嚴格。

第二個方麵的內容是,導彈飛行速度快,導彈的位置自然改變也更加快,經緯度和高度在時刻發生變化。製導係統裏麵的計算機在接收到定位衛星發送來的數據後,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計算出導彈所處的經緯度和高度,必須瞬間與存放在存儲器裏的地形數據進行對比,找出前麵的阻礙物進行避讓,或躍升或左拐或右轉……

計算機再快,也得需要時間才能運算出導航目前的位置數控;數據對比的動作最快,也要消耗時間才能從存儲器裏調用數據、比較數據,從而發現危險、避讓障礙物。

如果導彈在高空飛行,倒是時間稍微寬裕一點點,也許有零點零幾秒的時間來等待,甚至還有一定的容錯能力。可是,如果是巡航導彈就麻煩了,別零點零幾秒的延誤,就是零點零零一秒的延誤都不行。

計算坐標等位置數據延誤零點零零一秒,比較地形數據延誤零點零零一米,加起來就是零點零零二秒,不其他信號延誤、姿態調整發動機的動作延誤,就是這零點零零二秒,導彈就能跑偏六米以上。本來你瞄準的是東邊第一個窗戶,結果打到的是東邊第三個窗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