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張淑賢的辦公室出來,薑新圩委婉地謝絕了文國忠的邀請而去了科學院。
他來這裏的目的是想請科學院派專家協助他建立衛星地麵站,為定位衛星實現定位功能。衛星授時隻是定位衛星的一個附帶功能,定位衛星最主要的功能還是定位。但定位衛星要實現完美的精準定位,還需要地麵站。
地麵站不僅僅是上的衛星進行監控,也不僅僅是向上的衛星發出姿態調整的指令,更主要的是地麵站必須給上的衛星一個精準的三維坐標。
定位衛星自己的坐標還需要別人來給定,笑話吧?
還真是,雖然這話聽起來荒謬。定位衛星雖然有本事測出自己的高度、緯度、經度,但這些都不是很精準的,畢竟它帶的測量儀器和測量設備不可能很笨重,也不可能很精密,否則的話成本太高、運行壽命太短。
衛星越重,在太空飛行所消耗的能量就越多,維持軌道運行的燃料就消耗得越快,燃料耗盡,衛星的壽命自然就到頭了。
所以,衛星自己的精準坐標還得地上發給它,每至少要校正一次。
衛星收到了自己的坐標,然後發給所有能接受到這些坐標的定位終端,同時也向這些終端發出精準授時,地麵(包括飛機上、船舶上)的終端收到這兩個信號,收到兩顆以上的定位衛星信號,才能計算出自己精準的坐標,這才進行精準定位。
薑新圩現在就希望科學院能幫他到突尼亞建一個地麵站。
雙方交涉很順利,因為薑新圩願意給錢。科學院在定位方麵還缺少經驗,與衛星定位強國(美國)還有很大的差距,當然希望做試驗。
有了薑新圩這個冤大頭出錢,他們當然巴不得。
隻要他出錢,別建一個,就是建十個、一百個他們都願意,反正這玩意又不是軍事裝備,不存在什麼太大的敏感性,隻要不被其他國家偷走我們的技術就行。
接下來就是討論資金數量、坐標精度等級、建設日期等具體問題,薑新圩自然就安排其他人去幹了。
按照薑新圩的意思,就是現在建一個簡易的地麵站,越快越好,先解決有無問題,而精度等有了再去改進就行。
科學院這邊一聽薑新圩願意逐步建設,自然更加高興,解決有無問題還不容易?他們等於沒有技術方麵的任何壓力,他們現在就可以將以前的老設備用上,用不了幾就能開通。
要知道華夏雖然不是衛星定位強國,但也算是衛星強國,1970年就發射了第一顆衛星,就有了在地麵對衛星進行定位的技術,沒有這個技術,怎麼進行衛星控製?
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華夏對衛星的定位技術已經相當成熟,最多與精準的衛星定位有點點差距而已。
他們自然有這個自信。
看到他們高興,薑新圩倒也沒有被人當傻子的感覺,反正他現在要求的就是快,精度低點就低點,隻要能用就行,大不了我讓梅奧妮到時候多買一些導彈,用數量來彌補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