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薑新圩的辦法簡單、粗暴,就是用錢砸、用設備砸:你這家電信業務運營商想比競爭多建一些網絡不?想多放一些號碼不?好,我貸款給你,你去買我們的設備吧。先建,先用,等賺了錢再。你放心,我不會霸占你們的股份,也不會搶奪你們的管理權,我隻是純粹來幫你們。等你們賺錢了,發財了,記得連本帶息還給我們就行。
試想想,有幾家運營商能拒絕這種好事,這等於是拿別人的錢給自己賺啊。
當然,這種辦法也隻有薑新圩能做、敢做。因為他不但有通信設備還有足夠的資金,別人想做也做不了。
這麼做會虧本嗎?難!
要知道接下來十多年都是移動通信大發展,極大部分電信業務運營商的日子都過得很滋潤,很少有倒閉還不起貸款的。
他貸款給電信業務運營企業是買他的設備的,設備賣出去自然得賺一筆。芯片什麼都是自己公司生產的,成本低,加上華夏的人工費也低,就算買同樣的價格,飛訊集團的設備利潤就比歐美國家的利潤要高得多。
僅僅這裏,利潤就差不多能收回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貸款。也就是就算貸款完全收不回來,也不可虧多少。
而設備賣出去,就占領市場,不但將來擴容時候繼續賣設備,還能擠壓競爭者的市場和利潤。等網絡建好之後,維修、升級什麼的又是利潤。
還有一筆利潤就是賣手機,移動網絡設備賣到哪裏,手機也能在哪裏銷售,就能在哪裏獲取利潤。
銷售移動網絡設備需要薑新圩先將貸款給電信業務運營企業,之後他們才采購設備。而手機則不必,因為手機購買是老百姓的私人行為,薑新圩無需貸款給這些老百姓。
當然也不排除有倒黴的時候,比如貸款的電信業務運營商倒閉了,還不了貸款。但這種事肯定隻是個例了,隻要考察和談判的時候注意,隻要找那些有經營經驗和經營曆史的,一般就能避免。
……
幾個人定好了“別人建屋我們住”的策略後,任振飛、蒙曉鋒和文念詞就回紫安市的飛訊集團總部了,他們實在太忙,飛訊集團上市足夠他們忙到腳不沾地。更何況今薑新圩定的策略要回去馬上執行,無論是加大手機生產數量和加快手機生產速度,還是加快DA98和GS網絡設備的生產,都需要他們細致安排,要調集人力、物力,要擴建車間、生產線,同時還要組建更多、規模更大的銷售隊伍、談判隊伍,要派大批的員工滿世界地飛。
薑新圩則留下向魯向滔彙報。
而薑新圩希望蒙曉鋒從飛訊集團單獨出來辦生產手機的公司卻不了了之:任振飛和蒙曉鋒都不怎麼願意,他們都認為生產手機的任務完全可以交給目前的子公司。
聽了薑新圩的彙報,魯向滔有點不相信薑新圩的計劃,感覺有點不靠譜,總感覺美國佬那邊如此處心積慮,寧願犧牲高通公司這麼大的利益而與歐洲聯合,怎麼可能就此善罷甘休?怎麼可能會甘願為薑新圩他們做嫁衣?你薑新圩怎麼就這麼肯定你們飛訊集團的手機會暢銷,比歐洲和美國人生產的手機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