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新圩所的道理很簡單。
假設他們的《真假公主》在普通情況下播放,達到的收視率隻有百分之一左右,在第二輪播映時,依然是雞肋,他們還得找關係,還得去不怎麼好的電視台去播放,收入依然不會高。
可如果有了噱頭,或許能夠將收視率強行提高到百分之二、百分之三甚至百分之五。那第二輪播映時就會成為搶手貨。不但會有不少電視台搶著播映,而且價格肯定會比第一輪播映的高。
薑新圩的行為雖然還是屬於“有錢就任性、錢多了騷包”的範疇,是在用錢砸名聲,但也不能他的辦法完全不行:既然我們都相信自己的電視劇好,我們的老板又不在乎錢,那就試試吧?二十四集電視劇損失最多也就是四百八十萬元而已!
讓文念詩動心的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通過這個噱頭,不定就能打敗《一簾幽夢》、《宰相劉羅鍋》了,至少可以彌補一部分因為電視台名氣劣勢造成的差距,不是嗎?
當然,這種貼錢給電視台的遊戲也隻有薑新圩這種有錢人才能玩得起。
不過,舒紫鳶母女可不準備將薑新圩的計劃全盤照收,兩個女人嘀咕了半,最後與薑新圩討價還價,達成了如下一致的對賭協議:
如果收視率低於百分之三,電視劇組倒貼二十萬元一集給播映《真假公主》的電視台;如果收視率低於百分之六,電視劇組不收這家電視台的錢。如果收視率高於百分之八,則每高於百分之零點一,電視劇租多收電視台五千元。
按薑新圩之前的計劃,收視率隻有高於10.1%才有收入入賬。而按現在的計劃則是收視率高於8.1%就有收入入賬。
而收視率每高於百分之零點一,他們隻收五千元,這是薑新圩提出的,他是擔心到時候收視率太高了,電視台不願意付這麼多錢而後悔,或者被上級部門製止。他聽舒紫鳶現在有文件規定每一集電視劇的價格不許超過六十萬元。
上輩子《還珠格格》第一部首播時第一集的收視率就高達16.4%!按他們最後商定的對賭協議,電視台就得掏出四十二萬元一集。
如果按一萬元來計算,每一集就得掏八十四萬元一集,大大超過上級的定價要求。
與其得不到,還不如顯得“大方”一點,提高零點一個百分點隻收五千元。
況且,上輩子這部電視劇的收視率是穩步上升的,最後達到了驚人的6.8%的收視率。若按這個對賭協議,每集的價格將高達兩百七十四萬元的駭人聽聞的價格!
如果按一萬元來折算,每集的價格更是高達五百四十八萬元,國內電視台根本不可能付出這麼多!
至於這輩子改了劇本名字的《真假公主》能不能創造上輩子的輝煌,薑新圩心裏雖然沒有多少底,但他覺得質量的差別會有一些但不會太大,而收視率卻未必會降低:因為這部電視劇已經提前了兩年多播映,而現在的文娛節目和電視節目並沒有兩年之後豐富,不定收視率還會有提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