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賢苦笑道:“因為汽車的市場太大了,帶動的行業太多了。隻就我們國家的國內市場就超過二十萬億元,有什麼比這更大的蛋糕?別人坐鎮我真的不放心。在這個行業又不是不讓你發財,你賺的錢又不會少一分,為什麼不來?政策支持你,老百姓盼望你,難道讓你丟臉了?”
見話到這個份上,薑新圩隻好道:“這樣吧,先讓別人坐鎮幾年,如果不行,我再放下一切去坐鎮,行不?”
張淑賢一聽,猶豫了一下,問道:“幾年?最多不超過三年,行不?”
兩人試探了試探去,最後確定三年。三年之內一切按薑新圩的計劃和步驟來,如果這三年汽車項目研發不理想,或者汽車銷售不理想,薑新圩就得乖乖坐鎮汽車這個行業,全身心地經營汽車的業務。
之後,張淑賢交給了薑新圩一張單子,裏麵羅列有關部門想“請”薑新圩並購的一些企業,其中包括五家發動機廠、三家金屬器材廠、兩家冶金廠、四家玻璃廠……
薑新圩不由一陣頭大,但還是收了這張單子,準備安排人去考察這些廠子,看哪些適合自己來收購。
內心話,薑新圩還是希望自己能在汽車領域闖出一番事業的,隻是因為上輩子不太了解因而有點心虛。可想到那些辦汽車企業的老板不是都沒經過上輩子嗎?他們對汽車今後的發展比自己還不如。既然他們都在擼起袖子幹,那我薑新圩為什麼就不能幹?
相對其他人、其他企業,我可是比他們多了兩個主要優勢,而且是不可或缺的兩個優勢:第一,資金。他相信現在世界上在財富和資金上超過自己的沒有幾個,明麵上一個都沒有,他才是真正的世界首富。但他相信暗地裏還有不少巨富大佬,特別是那些數百年形成的財團,雖然他們明麵上沒有多少錢,但底蘊如何誰也不知道,他們的財富更是無從統計。不過,他堅信自己的錢足以撐起一個汽車帝國。
第二個優勢,那就是市場。這個優勢看起來似乎是薑新圩在吹牛,但知道國內情況的人都知道,華夏的公務車市場是一個無比龐大的市場,如果加上國企、事業單位,公務車市場絕對是數百萬輛的規模。
數百萬輛是什麼概念?可是相當於歐洲一個中等國家所有車輛總數之和。隻要抓住公務車市場,薑新圩想不發達都難。當然,前提是你生產的汽車漂亮、性能好、安全。
而且銷售公務車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采購它們的使用者不怎麼講究價格,更在乎的是性能,內部裝飾什麼的,都比普通家用車高檔。
一般來,采購公務車的單位都有車輛維修人員、保養人員,一般都有一個管理單位,它們能得到比普通家用車更好的對待。這些汽車也不會如家用車跑一些難跑的馬路、山路、砂石路,也不會過於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