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潘意驚恐萬分的指著自己的鞋拔子臉,好半響不知道該怎麼回懟過去。
隻怪說話的人是趙木槿,若是換了個旁人,隻怕此時已經‘身首異處’,潘公子如是想道。
沉默了一會兒,潘意癩蛤蟆一樣更上了雲弈三人。
他討好似的對李清照說道:“李姑娘,還記得上個月跟你提過的那件事情嗎?”
李清照搖了搖頭,緊跟著雲弈的腳步,對他可謂是避之不及。
潘意也不氣餒,嘿嘿說道:“我跟你說過的啊,你還說讓我看著辦,這不,我幹脆印刷了五千冊。”
說著,他從身後的小廝手裏接過一本青皮書冊。
雲弈好奇的回過頭來,李清照見狀,急忙解釋了事情的緣由。
原來潘意為了討好她,特意將她的所有詩詞收集起來,還自費印刷成冊,至於是拿來盈利,還是自己收藏,那就不得而知了,李清照也沒想到他真的會印刷出來。
潘意得意的看了一眼雲弈,笑著說道:“怎麼樣,這詩集不錯印得如何?”
雲弈接過,認真的翻看了幾頁,頻頻點頭:“嗯,不錯,很不錯,這本能送給我嗎?”
潘意難得大氣一回,哈哈笑著說道:“算你還有點眼光,送你一本又如何,哈哈哈!”
雲弈大概翻了翻,發現其中不少都是斷句,但能夠寫入其中的,想來都是李清照所出。
更甚至,其中還有不少隱喻朝廷用人不當的詩句。
雲弈看向一旁的李清照,小丫頭朝他俏皮的吐了吐香舌,小聲撒嬌道:“他們對師公太壞了,我看不過去嘛。”
雲弈苦笑一聲,感歎還好不是在清朝,不然李清照估計得被下文字獄不可。
同時,也不得不感歎北宋對讀書人的‘放縱’。
一句‘與士大夫共天下’讓文人有了絕對的話語自由和人身自由。
後世的人主張人的權利,要求享自由、做自己。
但其實也僅僅是提倡而已,因為越是得不到,就會越去在意和呼籲,比如某漂亮國。
相比較,古代人要享受權利要更難,比如中亞和歐洲的百姓,他們長期處於農奴的地位無法自拔,在自家門口釣個魚,還要請示一下莊主老爺
這一點,同時期的大宋朝就很給力,比如,出版自由和言論自由。
大宋朝的印刷術迅速發展,隻要你有錢,隨時可以出版自己的書籍。
商人還發行了報紙,專門報道朝中事情,而且朝廷不會出來審查你,也不會因書籍逮捕你入獄,更不會在全社會掀起“文字獄”。
此外,宋朝人還享有廣泛的結社自由。
你們一幫人,隻要不拿起武器,朝廷保證讓你想說什麼就說什麼,從不加以幹涉。
這點從各個節日的詩會詞會就能看出一二,當然也包括一些蹴鞠社的團體活動。
可惜,水滸好漢沒幾個識字的,最終都被收拾掉,就是因為拿刀拿槍。
宋朝皇帝對讀書人特別信任和優待,縱然有防範,但是比起對武將的厭惡要好太多。
因為宋朝皇帝認為讀書人幹再出格的事情,能怎麼樣?
好色、好貪、好權……那都不是事兒,可武將一出格,那就是領兵作亂,要皇帝的命。
宋太祖趙匡胤還專門在宮內立下誓牌,告誡後世皇帝:“不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
因此,有宋一代,皇帝基本就沒有殺戮過士大夫。
並且文官受到處分,也不過是貶官而已,放到明清兩朝,估計蘇軾出不了京城就得嗝屁。
尊重讀書人的效果是明顯的,雖然國家的武力值因此大打折扣,但是士大夫所表現出來的責任感在中國曆史上也是空前絕後的。
陸遊的“位卑不敢忘憂國”,範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就是士大夫責任意識的真實寫照,更遑論,還有李清照的“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