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潘意(1 / 2)

有人歡喜有人愁,這句話用在今日的趙明誠身上,怕是再妥帖也不過。

為了一副心儀已久的《洛神賦圖》答應了潘意的賭局,他現在悔得腸子都青了。

今晚本來是一年難得一次的大節日,可他呢,硬是被一堆難民托在了城外,連家都回不去。

趙明誠其實人不壞,就是有點貪生怕死,外加優柔寡斷。

他一開始計劃得挺好的,憑借自己多年來的所學,救助區區五百個難民脫貧致富,那還不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否則,他以後如何去知一方州府?

可是,想象有多豐滿,現實就有多骨感。

站在一眼望過去都是泥濘灘塗的河岸邊,他腦子裏隻有一個想法……為什麼河裏會沒有魚?

若是雲弈也在這裏的話,估計同樣會有這個疑問,是啊,為什麼河裏沒有魚呢,小說裏不是說魚都沒人吃,隨便紮個魚籠就能抓到一堆嗎?

然後那些長期在河岸邊,以捕魚為生的老漁夫會友情提示:小夥子,你太天真了!

的確是天真了,特別還是在難民們餓了大半個月後,就連灘塗裏剛剛產的幼卵都被他們搜刮幹淨的情況下。

其實被他選中的這五百個難民一開始也是懵逼的,本以為終於能夠吃上一口熱乎飯了。

不成想,這個看上去斯斯文文的富家公子,竟然會帶他們來河邊捕魚。

要說捕魚也不是不行,可你起碼找幾個有經驗的漁民來教導一番啊,順便采購一批漁具,總不能讓我們自行摸索吧?

這要是能夠自行摸索,我們還要你何用?

好吧,這些都是難民們的心裏話,但說出來,他們是不敢的。

隻是這麼折騰了一整天,這個時候看趙明誠的眼神,多少有點看傻逼的意思。

有個小男孩還委屈的哭喊道:“娘,我餓了,我們為什麼不去取粥喝?”

當娘的也很委屈,可她知道不能‘辜負’了人家的一番好意,趕緊捂住兒子的嘴巴:“虎子乖,咱們一會兒就有魚吃了。”說完,一臉期待的看向趙明誠。

趙明誠尷尬的輕咳了一聲,看向城門口長長的取粥隊伍,那是向國佬‘捐助’的粥鋪,一天提供兩頓熱粥,聽說今天還多了炊餅,大人領一個,老人小孩半個。

就這麼一個舉動,頓時讓百姓們對向家感恩戴德,向家順勢將向太後推出來,可謂賺足了民心。

看著眼前五百雙期盼的眼睛,趙明誠深深吸了一口氣,朝身旁的隨從吩咐道:“去買五百人份的吃食過來。”

隨從是個十五六歲的書童,小時候也吃過不少苦,對於這些難民的遭遇十分同情,聞言,恭敬的行了一禮,趕緊從難民中點了二十個人出來,隨他一起去城中采購。

不遠處,青雲社派來監督任務完成度的人眉心微蹙,拿出懷中的小筆,在賬冊上寫下了這麼一段小插曲……

無獨有偶。

同樣找了難民的還有潘意。

不過,相比於趙明誠的兩眼一抹黑,潘意這邊倒是進行得如火如荼。

在距離朱雀門往年約莫三四裏遠的一個莊子裏,五百個青壯整齊劃一的穿著潘意為他們提供的衣服和鞋子,就連胡須也同意都刮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