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金龍獎對奧斯卡的模仿痕跡很重,但金龍獎並沒有設立最佳外語片獎,在這個獎項還沒有太大影響力,在華語電影還沒有成為世界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之前,金龍獎的外語片隻是一個笑話。
金龍獎不止是評選內地電影,而且麵向所有華語電影,這點和金馬獎是一樣的,視野遠比金雞金像寬闊,不過畢竟是第一屆,影響力還沒有那麼大,隻有幾部在內地上映的港片參加了報名,其他地區並沒有派出參賽作品。
在11月15號報名截止時,據統計,在12年11月15至13年11月15日之間上映的華語片約為300部,向金龍獎遞出申請的電影共有209部,涵蓋了13年前後幾乎所有稍微有點品質的電影,甚至一些不知所謂的爛片也報名了,報名作品遠超金雞百花等內地老牌電影獎項,雖然極大加重了組委會人員的工作量,但無疑也顯示了金龍獎是大勢所趨,畢竟避免了明珠蒙塵的悲劇,盡可能讓優秀的電影得到展現自己的機會。
金龍獎共設置了個25個獎項,分別為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新人演員、最佳新人導演、最佳動畫長片、最佳動畫短片、最佳真人短片、最佳紀錄片、最佳原創劇本、最佳改編劇本、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配樂、最佳原創歌曲、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動作設計、最佳音響效果、最佳電影剪輯、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最佳化妝以及終身成就獎。
除了最佳動畫短片、最佳真人短片、最佳紀錄片和終身成就獎四個獎項的頒發對象比較獨特,也沒有必須在內地公映的要求。其餘公映影片基本都能參加剩餘21個獎項的評選,動畫長片又有些不同,除了可以參加最佳動畫長片的評選。原則上還可以參加除最佳影片、最佳男女主角男女配角外的其他主要獎項,算是對弱勢的華語動畫片的一種激勵,不過華語動畫電影和真人電影的差距太大了,基本不可能有動畫片和真人電影搶獎項的情況出現,所以一部電影最多能得到20個提名,因為它不可能同時是真人電影和動畫片。
金龍獎的這25個獎項可以說融合了奧斯卡、台彎金馬、萫港金像的諸多優點,照顧到了華語電影的方方麵麵。比起奧斯卡多了最佳新人演員、新人導演,反映了金龍獎對新人的鼓勵,華語電影也確實需要更多優秀的新人血液。同時還多了最佳動作設計,這是中國特色,肯定是不能少的,奧斯卡的最佳紀錄片有兩個。分別為長片和短片。但中國的紀錄片產業並不發達,優秀紀錄片鳳毛麟角,所以長片短片一起參賽競技。
而金馬金像都是沒有最佳化妝的,金龍獎在這方麵做出了補充,萫港金像獎隻有最佳編劇,也被認為不夠合理,原創劇本和改編劇本兩個獎項完全是向金馬和奧斯卡看齊,另外。國內電影獎項對動畫片和短片的重視程度向來不足,而金龍獎一下子列出最佳動畫長片、最佳動畫短片和最佳真人短片三個獎來鼓勵動畫片和短片。但能否有那麼多優秀的動畫片和短片填補獎項提名名單就難說了。
在金龍獎的規則中,除了終身成就獎,其餘獎項都是有五個提名的,很多人都擔心部分獎項能否湊出五個優秀的提名名單,畢竟雖然在11月15號之前內地年度票房就已經突破了200億大關,但華語片質量被諸多詬病,尤其是動畫片一塊,很難想象如果是喜羊羊得獎了,那麼這個獎項的公正性還能不能讓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