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轟動是沒辦法和《致青春》相比的,《致青春》不僅有超高的票房,話題性更是碾壓同時期的所有電影,“致青春”成為當下校園內流傳最廣的詞彙,那些大學生不管喜不喜歡電影幾乎都在討論致青春。
趙微本身就是很多八零九零人群的青春回憶,而她又作為導演,為了自己的研究生畢業作品拍攝了一部和青春有關的故事,即便沒有她本人的演出,也足以讓數量眾多的粉絲為了一份對那段時光的回味而走進電影院。
何沐作為演員沒有趙微那麼資深,而且也沒有哪個角色有當年小燕子那樣廣泛的影響力,但他也入行七八年了,當年他的小粉絲們很多都已經長大成人,上大學、結婚、生子,都是伴隨著何沐的影視形象一路走來的,即便少了當初剛剛迷上他時的那種狂熱,但是當何沐和青春兩字攪到一起的時候,依然能讓很多人唏噓感歎,那個曾經艱難混跡娛樂圈的年輕人已經成長為娛樂圈很多大明星都要仰視的存在,結交的都是頂級大腕甚至好萊塢大明星和大導演,而那些一直關注他,支持他的少男少女也都先後步入青年了。
“你覺得青春是什麼,你的青春故事是怎麼樣的?”在電影院外,記者隨即采訪那些觀看《致青春》的觀眾。
一對老爺爺笑容甜蜜得挽著妻子的手,“我的青春就是她啊。”
一個都市麗人表情蕭索道,“我的青春在美國,就像電影裏的何沐一樣。”
一個漂亮的女孩依偎著男友說,“我們是在大學認識的,是他主動追的我……”
某個形象欠考慮的大學男生悲慟道,“長得好看的人才有青春,有這樣的人隻有大學。”
盡管這位同學的想法很悲觀,不過他還是用行動支持了這部關於青春的電影,或許就像他說的,他沒有青春,但不妨礙他在電影中找尋關於青春的模糊記憶,仔細找找,沒準真的有呢。
以前說起青春電影,韓國的有《假如愛有天意》、《陽光姐妹淘》,日本的有《戀空》,台彎的《那些年》、《藍色大門》更是各中精品,而內地,追溯到十多年前有一部風靡國內外的《陽光燦爛的日子》,但近些年,真正在票房、口碑和影響力三方麵達到及格線的根本沒有,大陸青春電影放佛斷層了。
《十七歲的單車》口碑好,但禁映,《80後》口碑好,但票房不理想,《老男孩》和《初戀日記》口碑好且有影響力,但那是網絡微電影,直到《致青春》的橫空出世,內地青春電影才算真正的煥發了青春,後麵一窩蜂主打青春的電影不僅沒有折戟沉沙,還都獲得了不錯的口碑和票房,可見內地觀眾的懷舊情懷有多嚴重,觀眾們對於能引起自身共鳴的電影有多的不吝嗇錢包。(未完待續……)
PS:【ps:這是補昨天的,晚上還有一更~-_-|||昨晚又睡過去了~】
如果您覺得《大腕崛起》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