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大山大川大都為出家人所“占據”。如佛教的四大名山:五台山、九華山、普陀山和峨眉山。道教的青城山,武當山、終南山、崆峒山;青城山也是道教的發源地之一,在道教三十六洞天中排第五洞天,中國的三山五嶽、名山勝川到處遍布著僧侶們的茅舍。道學是中華五千年燦爛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追根溯源已經有著四千七百多年曆史。道教是在道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道教又分為全真道教和正一道教,道人又分為乾坤二道,道士為乾道,道姑為坤道。
道教和佛教既有共同點,也有嚴格區別的,道教是地地道道的中國本土教,宗旨是追求長生不死、得道成仙、濟世救人。佛教即是從印度傳入中國的一種教派,其宗旨是;世間萬物皆有佛性,堅持慈悲為懷、普渡眾生、濟世救人為佛教的本質。佛教刻意追求不殺生和不吃葷腥食物,以苦修成佛。而道教強調人與自然的和平相處,對食物沒有刻意要求,全真道教有較嚴的清規戒律,基本要求以素食為主,正一道教不刻意遵守清規戒律,還可以結婚生子。就舀道姑和尼姑的生活方式來說吧,道姑和尼姑的共同點:基本都屬於看破紅塵的女性,都要戒**,都不能結婚生子。不同點在於:道姑有頭發,尼姑沒有頭發;道姑使用佛塵,尼姑使用佛珠;道姑修練氣功,尼姑練習瑜珈。
作為女子出家,通常都是被迫出家的,她們的心中普遍都有很多解不開的情結,就如赤雲仙子出家,就因為不滿家庭幹預她的婚姻自由,致使她對家庭、對社會的不滿,無奈之下隻能以出家來反抗,因而出家通常也是女人一生的悲劇。作為男子出家的原因較複雜,有些男子的確是出於追求成仙成佛而出家的,有些男子是為了修煉蓋世神功出家的,也有部分是為了延年益笀而出家的,當然不排除有部分是對社會現實不滿或對政治前途悲觀失望的,還有一些純屬是為了避難和消災的。
作為範芷梅年過半百才選擇出家,當然她還是一個不受任何清規戒律束縛的道姑!那是什麼原因構成她出家的呢?當然都與梅林搶奪了她丈夫有著密切聯係的,如果沒有梅林的出現,她也絕對不會選擇出家!有誰能為這兩名多情而又執著女性主持公道呢?
此時,範芷梅正在一路對照導遊圖尋找古常道觀,不經意間已經到了晚上七點一刻了,範芷梅才到達古常道觀,這裏也叫天師洞,據傳,當年道教的創始人張陵就是在此地修煉和傳教而得名的,如今已經成為青城山景區的一處名勝古跡,古常道觀也是青城山居士的一處住所。
範芷梅看到有一道士在點油燈,便上前問道:“請問道兄,我向你打聽一個人?這裏是否有一個名叫紫微的道姑?”那道士愣住了,他認真地觀察了一會兒範芷梅,問道:“請問道姑來自何山、何道觀、何道號?”“貧道來自香港黃大仙,道號叫紫霞,紫微道姑正是我的師姐。”那道士一聽對方是香港過來的客人,他忙叫道:“師傅,請你出來一下,有位香港女居士來訪!”
大約過了兩三分鍾,有一位六七十歲的老道士來到範芷梅麵前,雙方行了道教的禮節,範芷梅問道:“道長好!我來自香港黃大仙,道號叫紫霞,請問道長,這裏是否住有一個叫紫微的道姑?”“紫霞仙子!實不相瞞,二十五年前這裏曾經住過一個名叫紫微的道姑,但是她現在已經不在了。”範芷梅聽見後突然一震!忙問道:“我師姐她怎麼啦?道長你快告訴我,難道師姐她…”
那道長慢條斯理地說道:“請紫霞仙子不必驚慌,不是紫微仙子有事,而是你來得不巧,貧道現在就告訴你,紫微道姑原是本道觀的得道高僧,二十五年前道教內部進行了一次人事大變動,所有女居士全都離開了青城山,調往其它宮觀繼續修道,現在這裏全都是道士,再沒有道姑了。”“那是為什麼?我好不容易從香港過來找她,她到底犯了什麼罪你們要調走她?你叫我去哪兒找她!氣死我了!”範芷梅急得直想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