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星星點點(1 / 2)

天光乍破了遠山的輪廓。月亮還掛在天空不舍隱去,朝霞卻已不甘夜幕的遮掩,迫不及待地甩出了自己的裙擺。星星點點的牛羊已經走出了圍圈,啃食著青青草地,幾名遊民揮著長鞭策驅趕牛羊向遠處的草場移動。七八頂蒙包也冒出了縷縷青煙,開始了早飯的準備。一切都是那麼的祥和安逸。

怡心起床伸了個懶腰,在外看到有一身影正在練劍。劍如白蛇吐信,嘶嘶破風,又如遊龍穿梭,行走四身,時而輕盈如燕,點劍而起,時而驟如閃電,茂草紛崩。漸漸地,劍越轉越快,把地上的青草也卷起來,空中飄著淡淡的草味。

金燦燦的朝暉,漸漸染紅了東方的天際,遼闊寬廣的草原被燦爛的雲霞染成一片緋紅。那道身影在晨光中又顯得那麼的美妙。

怡心不禁的拿出了隨身攜帶的陶塤輕輕的吹起,輕揚的塤聲,仿佛扣開了人們塵封已久的心扉,綿延回響,縈繞著無限的遐思和牽念,徐徐地飛揚到每一個人的耳中;又飛到了碧藍天空,和著流雲曼妙輕舞,如同一幅無聲的靈動畫卷,又是一曲清新脫俗的玄天音籟!

那道身影一劍指天,輕飄而起,又迅速的回身下落,一劍劃過,激起的草葉趁風卷起滾滾層浪。他再次起身,瞅準了劍鞘所在處,一劍擲出,化為一縷青芒不偏不倚地直接歸入劍鞘內,與此同時身影也隨之下落。

怡心見楊絡已經結束了練劍,就立即上前遞出一條絲巾,楊絡微微一笑沒有客氣便接過擦拭汗漬,怡心也是很羞澀的端起一杯清水遞給楊絡,楊絡喝下那杯水後,說:“剛剛的塤聲真好聽,好久沒有聽過那樣清脆無暇的聲音了,吹塤是你自己學的,還是有人教你?”

聽到楊絡誇自己很高興,接過水杯後說:“嘿嘿,是我自己學的。我跟著小姐有時候很無聊的,又閑著無事便讓林生給我買回了一個塤,自己無事的時候就吹著玩,時間長了也就慢慢的摸索出了其中的訣竅,不過我還是吹的不夠好,根本比不上我家小姐彈得琴!”

“怡心,你又在說我什麼壞話,嗯?”這句話一響,嚇得怡心跳了一下,回頭看到是林靜在身後不遠處,小手輕拍胸口以安撫自己激動的心。

“小姐,你嚇死我了,我差點就被你嚇暈了!不信你問楊將軍,還有我可沒有說你壞話,不然今晚你肯定要懲罰我的,我才不傻呢!”

林靜和楊絡相互行禮,互道一聲“楊將軍”“林姑娘”,怡心也為林靜到了一杯水,又說:“小姐小姐,其實我們剛剛在說小姐你的琴藝高超。當初可是由無數的世家公子踏破咱家大門也要聽聞小姐所奏!”

林靜的琴技縱然高超,但是也並無怡心那麼誇張。其實水平和怡心的塤聲相比無二,主要是因為音律的不同,也會導致音節符號的改變,傳出來的樂聲也就各不相同,所以不同種類樂器的表演是無法評判出憂劣的。

古代音律的製定並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先以昆侖山竹子變化的聲音為主,用三分損益的方法定出十二聲律:黃鍾生林鍾,林鍾生太簇,太簇生南呂,南呂生姑洗,姑洗生應鍾,應鍾生蕤賓,蕤賓生大呂,大呂生夷則,夷則生夾鍾,夾鍾生無射,無射生仲呂。

但是昆侖路途遙遠,每年氣候也有變化,“是故天子常以冬夏至禦前殿……陳八音,聽樂均,度晷景,候鍾律,權土灰,效陰陽……氣之者灰動。其為氣動者其灰散;人及風動者其灰聚。殿中候,用玉律十二。惟二至候靈台,用竹律六十,候日如其曆。” (《後漢書·律書上》)

楊絡當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三人一同從晨曦的光輝下緩緩走回蒙包營帳,徐徐升起的圓日發出柔和的光照,把他們三人的身影拉得很長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