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那張黝黑的臉上十分清晰的出現了糾結的神色,他拿不定主意,“叔,我……”
他要借嗎?
“顧叔叔,我已經受了你很多幫助了……”他怕他以後還不起。
看到他這樣,顧向恒直接拍板了,“行了,就這麼決定了,我今天就把你的名字寫上去,等到要開學的時候記得準時去學校。”
“年紀輕輕想這麼多做什麼,想去就去,以後你肯定會出息的。”
或許就需要有人幫他下決定,江河聽到顧向恒這麼說,鬆了一口氣,眼神也變的堅毅,大聲像顧向恒回答,“叔,好,我一定會好好學習的!”
顧向恒滿意的點頭:“你上學要是覺得輕鬆,可以跟人借一下二年級的課本,要是也掌握了,可以跟老師提出跳級,這樣子可以節省你上學的時間。”
聽到他這麼說,江河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來。
還能跳級!
就是說原本小學需要上五年的,他要是跳了,就能上四年,甚至三年!兩年!
等到了九月的時候,趙建軍兄妹、江景翔他們三個人成功升級成了二年級小學生,同時這一學期迎來了幾乎是史無前例的新生,為此原來的兩個教室都不夠,啟用了一間新教室。
有公家的便宜可以占,不少人都把孩子送過來了。
就像顧向恒說的,去上半天課,下午還能繼續幹活,這樣子算一算,跟學費相比,他們沒有虧多少。
而且大家都很機靈,大隊長就喜歡用有文化的人,他們也想自家的孩子有出息。
而且他們不得不承認,這些文化人有些方麵確實比他們行,比如那些知青,來到他們這裏下地幹活看了都搖頭,但是做賬計數那些,比他們好多了。
這一回有二十四個男孩,十二歲到十六歲的都有,十六歲的就一個,十二十三歲的比較多,女孩子來了四個,都是十三歲,加起來二十七個新生。
當老師的很容易就能夠發現這一批新生和之前新生的區別,他們大部分家裏都困難。
大隊長說以後會逐步降低免費入學的學生歲數,十二歲以下的一個都沒有。
有些人還不信,覺得不會有這樣的好事,直到看到他們真的在課堂裏上課,還不用交學費,有人後悔了,找到了顧向恒:“大隊長,我之前忘了報名了,我兒子他也符合要求的,他今年十五歲了。”
要是能去學校學會讀寫,學會算數,那半天的工分不要也行。
顧向恒不喜歡人出爾反爾,但在這樣的情況下是個例外。
又加了幾個人,這一年新生史無前例的超過了三十。
十五十六歲,在鄉下,除了沒有結婚,基本就是一個大人了。
來這裏的有覺得便宜不占白不占來的,也有向江河這樣,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的。
他們年紀大,定力好,如饑似渴的學習,這帶動了大家和老師。
江明宗比之前更忙了,作為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師,他對要講的內容早就熟爛於心。
但是新學期以後,他花了更多時間在備課上。
顧向恒和江景瑜在他們上課的時候在外麵看過。
一個個腰板挺直,雙目直視黑板,沒有一絲雜音。
比他們想象的還要好。
他們悄悄的離開了教室。
在路上,他們邊走邊說:“現在距離恢複高考還有八年,如果他們能夠好好學習,等到時候,未必不能搏一搏。”
在這個年代,能考上大學,真就改變了命運。
最不次,也是分配到政府單位、國企等。
而且待遇很好,基本會分房子。
直到後來大學生越來越多,這才降低待遇的。
前幾批大學生,不愁前途。
江景瑜看向他:“恢複了,你要去參加高考嗎?”
顧向恒:“……先看看到時候村裏的發展吧。”老上級也有問他,以後有沒有意向升去縣裏幫他做經濟。
他說這邊才剛開始,推拒了。
他一開始隻是對上莊村,這個後來消失的村子有執念。
如果說走政途,一步一步往上爬,顧向恒揉了揉眉心:“我需要好好想想。”
去了縣裏,那還能一力拉拔上莊村嗎?不行,他得要雨露均沾。
以後或許會,但是現在還不行。
江景瑜點頭,“時間還早,慢慢想。”
不論未來走什麼職業規劃,都有能做的事。
顧向恒:“下一個節日就是中秋了,學校有沒有跟你說要什麼?”
江景瑜:“你提醒了我。”
每次過年過節單位都會發福利,有錢的福利好一些,沒錢的福利差一些。
縣城小學也是一個正經單位,也是他們村的客戶。
他們學校的收入並不多,但每次過年過節正式員工該有的福利還是有的,像今年采購部的人就想要跟他們采購鹹鴨蛋、香菇幹,還有蓮藕、腐竹。
他們采購的數量不多,也沒有太貴的,加起來幾件擺在一起送給大家做福利也算過得去了。
相比起學校,其他單位的就比較財大氣粗了,比如食品廠,跟他們預定了幾頭豬,到時候殺了分給他們食品廠的正式員工。
他們正式員工就有幾百人,每個人半斤豬肉。
上麵的領導級別高的,會加一些,或者是直接上熏鴨熏雞。
還有的單位,比如服裝廠,他們還是預定了豆腐、豆幹、腐竹、豆皮,另外還有雞蛋鴨蛋混合包。
更少不了國營飯店,過節了,願意去國營飯店吃一頓改善夥食的人也更多了,食材自然要準備充足。
顧向恒:“我記下了,供銷社那邊要的單子也送過來了,他們要了不少熏肉。”
說著,一臉笑意:“今年中秋囤的那些都能清光。”賺個滿瓢盆。
江景瑜笑了:“錢越攢越多了,隻是想要買機器,還是不夠。”
“楊編輯那邊也沒有打聽到那裏有不用的機器或者是報損的機器。”
顧向恒微微歎了一口氣:“慢慢打聽吧。”
這個時候他們很多機器都沒法靠自己,一些比較有技術含量的隻能依賴國外進口,但是國外他們怎麼會把好的東西給他們,願意賣過來的不僅僅高價,還是被淘汰的產品。
江景瑜:“如果我們能夠做出口就好了。”
就算是在這個對國外關係卡得特別嚴的時期,也是有出口的,這些出口會換回外彙,然後再用這些外彙購買他們國家需要的東西。
隻是這些都看的很嚴,以他們現在的情況說要出口比較難。
江景瑜突然想到了一樣好東西。
不僅他們國家的人喜歡,國外的人也很喜歡。
不能出口,自己國家的人就能賺個滿懷,要是改革開放了,這東西轉做出口也容易。
顧向恒疑惑:“什麼好東西?”
江景瑜笑了:“你知道嗎,我們國家是八十年代中期才從日本買了機械設備,生產出我國第一根火腿腸的。”
然後沒幾年,迅速風靡全國。
顧向恒:“……”暢想了一下,未來是很美,現在卡在機器這一關了。
作者有話要說: 作者:別急啊
二合一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