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南北戰策(十一)(2 / 2)

於此同時,燕軍大陣中也飛起了密集的箭陣,向著狂撲而來的梁軍士兵進行覆蓋式射擊。三輪大箭之後又換了兩亂小箭,衝過來的梁軍士卒幾乎倒下一半!如此傷亡,讓指揮進攻的朱友寧和張歸厚忍不住臉上變色。他們早就知道燕軍箭陣天下第一,也領教過其中利害,但沒想到在大規模的軍陣野戰中,箭陣的功效會如此之高。

梁軍衝入五十步內的範圍之後,雙方為防誤傷而停止射箭。隨即,燕軍以極為高效的組織開始變陣。前排刀盾陣迅速收縮,由各小陣之間的通道退了下去,露出了三排黑黝黝泛著冷光的鐵甲槍陣。

十六個強兵營,八千多鐵甲槍兵,這是百年來,大唐天下最為豪奢的陣容!

後方的山崗上響起了極有節奏感的鼓聲,不像梁軍的鼓聲那麼狂猛,但卻極為穩定,穩定中帶著肅殺之氣。

“咚——咚咚咚!”

“咚——咚咚咚!”

“咚——咚咚咚!”

隨著一慢三快的鼓聲,鐵甲槍陣如同鋼鐵巨龍般向前邁進,所有人的腳步都踩在鼓點上,保持著極為整齊的隊形,向著前方緩慢卻極為堅定的碾壓上去。

鐵甲槍陣中沒有一個人呐喊、呼喝、甚至說話,但這種沉默中透露出來的冰冷,卻會讓人忍不住渾身戰栗。

諸侯聯軍大陣中,幾乎所有人都從來沒有見過眼前的一幕,梁王緊要嘴唇,鐵青著臉不發一言,朱友寧和張歸厚心頭砰砰直跳,左右兩翼的馬殷、王宗佶、李神福等人更是忍不住,顫抖著聲音詢問左右:“這……這才是燕軍主力?怎會如此?怎會如此?……”

兩騎快馬手持令旗,飛快的自中軍而出,沿著諸侯聯軍大陣前奔向兩翼。

“殿下軍令,大軍將以重刃出擊敵軍鐵甲槍陣,你部立刻迂回敵軍側翼……”傳令軍官向對麵燕軍大陣的側翼一指:“務必擊潰敵軍左翼,掩護重刃軍衝鋒!”

馬殷這才將目光從燕軍鐵甲槍陣處挪開,這時候鐵甲槍陣已經與第一波攻擊過去的梁軍交上了手,他將注意力轉向那些鐵甲槍陣側翼,鐵甲槍兵正麵攻擊力極其強悍,但側翼卻始終是個相對而言的弱點。馬殷點了點頭,接了軍令,隨即開始調配兵力——想要攻擊鐵甲槍陣的側翼,就必須擊敗護衛著敵軍側翼的燕軍晉州軍。

馬殷指派了幾個部將,讓他們帶隊準備衝擊,吩咐完之後,又扭臉過來觀看交戰情況,就見數百梁軍士卒丟棄了手中的刀槍,拚命向回奔逃。

這就敗了?馬殷咽了口唾液,心中忽上忽下,也不知道想些什麼。

馬殷是梁王一手扶持起來的荊王,荊國的立國離不開梁王支持。此戰若是梁王失敗,那麼他馬殷也沒有什麼好下場,因此,他雖然感到戰況似乎不妙,卻仍然服從了梁王讓他出擊的命令。

但另一側翼的王宗佶和李神福就沒有馬殷那麼痛快了,蜀國和吳國都是依靠自身實力立足於諸侯間的,梁王此戰勝敗與他們關係並不太大,如果不是被燕軍完全包了餃子,必須打開後路逃出生天,他們連來都不想來。

王宗佶和李神福便開始相互謙讓起來,一個說“首功當歸足下,弟不敢爭爾”,另一個說“為兄昨夜失眠,精神頭有些困乏,此功不敢冒領”。兩人推來推去,就是不願上去打頭陣。

就在此時,梁軍之中奔出近千刀斧手,將逃回來的潰卒摁倒在地,一刀一個,當場梟首。逃得慢一些的看了此景,嚇得魂飛魄散,立刻扭轉方向,向左右兩頭跑去,卻被一陣箭矢清了個幹淨。

殺完潰卒,各軍被森嚴的軍紀驚醒,重新振作了精神。梁軍之中又是一陣鼓響,大隊軍士排列而出,他們手上持握的都是重刃,如鐵棒、鐵鎬、鐵錘、重斧等,人人身材高大,體型彪悍。他們出來之後簡單的準備了一下,便在軍將的命令下,嘶吼著撲向了燕軍鐵甲槍陣。

梁軍的對策與當年李誠中率軍決戰於饒樂水下時,所遇到的契丹兵一樣,都是企圖以重刃敲開鐵甲兵身上的“龜殼”。不得不承認,這一招確實是最好的應對之法,當年營州軍鐵甲槍兵吃了不小的虧。

但既有了上次教訓,燕軍怎麼可能再犯同樣的錯誤?緊隨在鐵甲槍陣一起前行的弩車便是破解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