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威的心情又鬆了鬆,他知道戰勝已經必然,隻不過內心裏還有一絲可惜,可惜這裏離襄垣還有六七裏,無法讓城上的守軍看到這一幕……
高平,軍事參謀總署指揮衙門。
這裏是原高平縣衙、高平守將侯言的中軍行轅,如今是燕王李誠中的臨時駐蹕之地。院落內外布滿了全副甲胄的警備營軍士,由乞活買統一部署和調動,將整個駐蹕防護得嚴嚴實實。
兩個側院不間斷的進出著燕軍的各級虞侯參謀,將戰況和軍情分析彙總,然後提交中堂。中堂兩側廂房坐滿了軍官和士兵,左側是各級等候軍令和召見的指揮軍官,右側則是隨時待發的傳令兵。
正堂內的三間大房已經全部打通,燕王李誠中、虞侯司總管張興重、教化司總管薑苗等十餘名燕軍高級將領正圍在一幅巨大的沙盤上小聲地討論著。左右兩個角落上則是兩個較小比例的沙盤,標注的範圍和地區要小得多,但卻更加詳細,各有數名中低級參謀正在按照彙總上來的軍報小心的移動和標注著各部位置。
此外,北牆上懸掛著一張巨大的山川輿圖,將整個河東東南、河北西部、都畿北部以及河南西北部全部納入其中,圖上亂七八糟的畫滿了各種箭頭,讓人一望便即頭暈腦脹。不是經曆過燕軍高級軍校培訓的軍官,根本看不懂到底是什麼意思。
從七月起,以梁軍為主力的諸侯聯軍開始進攻燕軍,兩軍主要交戰地便是界牌嶺。界牌嶺位於高平和澤州之間,以界牌嶺為首,燕軍修築了密布的大型防禦營寨,連同界牌嶺身後的懸壺、牛山和石嘴頭三處高地,形成了屏蔽高平的堅固防線。
連續攻打界牌嶺十日無果,諸侯聯軍從西麵開始試探性側擊懸壺,企圖繞過界牌嶺搶先拔除其身後的防禦支撐,於是兩軍又在懸壺展開激戰。
付出近兩千人的傷亡後,諸侯聯軍拿下了懸壺之前的東掘山、西掘山兩個前出支撐點,開始正式進入攻打懸壺主體防線的作戰。可惜東掘山和西掘山暴露在燕軍兩麵夾擊之中,向北攻打懸壺的同時,還要忍受來自東側界牌嶺的攻擊,這一狀況導致諸侯聯軍攻擊懸壺十分不順。
從八月下旬以後,諸侯聯軍意識到,不首先拿下界牌嶺是不可能打破燕軍防線的,於是在梁王的親自命令下改變了攻擊目標,將重點重新放回到界牌嶺。因為占據了東、西掘山,諸侯聯軍可以從西麵攻打界牌嶺,這一狀況導致界牌嶺的防守開始吃力,燕軍傷亡大增。
進入九月以後,界牌嶺守軍已經更換了三個批次,在這座小小的山嶺上,上千名燕軍陣亡,受傷者不計其數。
在諸侯聯軍不計傷亡的強攻下,燕軍丟掉了界牌嶺外圍雙南莊、老凹溝、壇嶺頭等多處陣地。從三日前起,諸侯聯軍以老凹溝為支撐,從西側雙南莊、東側壇嶺頭兩路齊發,沿山梁合擊界牌嶺主營。
戰事至此愈發激烈,每天都有數百具屍首倒在這處小小的山嶺之上。當然,燕軍有大型守戰器械在手,又有後勤營鼎立相助,戰損比遠遠低於諸侯聯軍。不過,燕軍對界牌嶺守軍的增援受到了諸侯聯軍的極大遏製,為了壓縮燕軍對界牌嶺的增援力度,諸侯聯軍不惜人力物力消耗,連續多日在界牌嶺西北、東北集結數萬步卒組成的龐大軍陣,令燕軍騎兵的戰場活動空間受到很大削弱,致使增援界牌嶺變得非常困難。
界牌嶺一旦丟失,就意味著諸侯聯軍在澤州和高平之間擁有了一個可以囤積輜重和兵力的支撐點,將極大地改善諸侯聯軍進攻高平的態勢。現在就看界牌嶺守軍能夠堅持到什麼時候了,或者說看諸侯聯軍能夠忍受巨大的後勤消耗到什麼時候——在野外維持龐大的軍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側翼襲擾、後方出兵、騎兵巡回等等各種支援界牌嶺的戰術從正堂發出,或是被傳令兵飛速傳向前方,或是由等候的增援軍官直接領命而出。整個軍事參謀總署一直在忙碌著,張興重、薑苗等高級將領不停的發布著各種軍令。
這些都不是李誠中關注的重點,界牌嶺的失守無論願不願意,都是必然的,李誠中沉默的看著沙盤,不時回頭望向背牆上巨大的輿圖,他在等待著北方潞州傳來的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