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軍官又連滾帶爬的跑回李從珂身邊,嘶聲裂肺的催促李從珂快走。李從珂也知道戰局已經無力挽回,立刻在十多名親衛的簇擁下掉頭就跑。幾名軍官提刀砍翻周圍亂竄的韓軍軍士,搶過戰馬後立刻緊隨著李從珂向西方而逃。
被李從珂扔下的戰場上,韓軍騎兵被殺得落花流水,四麵逃竄者比比皆是。也有些悍勇的韓軍騎兵秉持著老河東軍的狂野性子,不管不顧的向遼東保安軍統製趙在禮的將旗下殺來,卻根本無法越雷池一步,被盡數格殺當場。
當少部分凶悍的韓軍戰死後,大群大群的敗兵開始向燕軍投降,同時燕軍騎兵開始向西周分散開去,捕捉周圍的韓軍逃兵。
將旗下的趙在禮大呼痛快,連叫過癮,這種騎兵快速奔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碾壓敵手的方式能夠充分發揮騎兵優勢,這才是騎將的最愛。趙在禮偏好騎戰,也在緇青戰場上和宣武騎兵交過手,但因為河北騎兵的壓倒性優勢,麵對宣武軍孱弱的騎兵力量,打起來很不過癮。而今日麵對的是騎戰同樣傑出的老河東軍,有此一戰,趙在禮覺得自己已經不虛此生了。
趙在禮很想知道率領這支騎兵的是李嗣源帳下的哪一位將領,他還想和對方交流一下此戰的感受,這完全出於勝利者的炫耀心態,為部下們所深深理解,因此,獲勝的燕軍士兵當務之急就是找到對方的主將。
已經加入了幽燕保安軍的東陽都李都頭也在軍中,他對李嗣源的韓軍內情最為了解,被周坎直接點名,臨時調到趙在禮身邊充任這次驅逐韓軍騎兵的虞侯。
李都頭望著正在打掃的戰場,看著一隊隊被捆綁起來的韓軍騎兵,至今都有些不敢置信,整個人如在夢中。
這就勝了?他全程參與了這次奔襲,目睹了發生的一切,整體感受就是……唔……不停的騎馬奔行、奔行、再奔行,在奔行的過程中,最初受趙在禮親自指揮的一百名騎兵一邊奔行一邊朝天上射火藥箭,然後這一百騎兵就變成了兩百、五百、一千、兩千、三千……
然後在一個溝壑內休息了小半個時辰,繼續奔行,然後……就直接衝到了敵人的眼皮子底下,而敵人卻一無所知!
眼前這些被捆綁起來的敵軍士兵,李都頭深知他們的戰力,這可是老河東軍的菁華所在,麵對上萬敵人也敢義無反顧發動衝鋒的勇士,如今卻敗得如此窩囊,他們甚至連甲胄都沒來得及披上。
李都頭在替對方喊冤的同時,也十分享受這次奇襲的快感,望著將旗下英武昂揚的趙在禮,他忽然產生了想要舍棄幽燕保安軍,加入遼東保安軍的想法。不過很快他又把這個想法掐滅了,李小喜待他不薄,自己這麼做,會被罵娘的。
燕軍騎兵打掃戰場的過程中沒有發現敵軍主將,李都頭親自在俘虜之中認真辨認了一番,也沒有看到麵熟的軍官。於是燕軍提出來幾名低級軍官,經過拷打和詢問,得知了這支騎兵的消息。
李都頭唬了一跳,原來這支騎兵的主將竟然是“小亞子”李從珂!他連忙將這個消息稟告趙在禮,並對李從珂的身份和地位進行了解釋,同時不著痕跡的拍了拍趙在禮的馬屁,恭賀他擊敗了“威震三晉”的下一代河東年輕領袖李從珂。
趙在禮對李都頭的馬屁很受用,這一仗的意義並不在於擊敗的是誰,能夠將李嗣源麾下的騎兵主力一網打盡,這是關係到襄垣戰場戰局平衡的重大勝利,有此軍功在手,趙在禮的軍事生涯中算是平添了一份顯赫的資曆。當然,他也不甘心就此放跑了李從珂,於是下令立刻追捕“敵酋”。
燕軍騎兵的突襲是從東、南、北三個方向開始的,不用多說,李從珂的逃跑路線必然是向西無疑。趙在禮命令燕軍騎兵撒開大網,繼續向西追擊,並且在調配兵力時重點加強了對北麵的搜索——李從珂想要最快逃回韓軍大營的方向就是向北。
當日頭落到山尖上的時候,遠處傳來遊騎的急報,前方八裏外發現了敵軍逃將的蹤跡!趙在禮立刻催促大軍加快前行。
再行不久,這裏已經接近太嶽山餘脈了,再向前行,就可進入大山之中。趙在禮終於看到左前方一座山壁下不時有火藥箭騰空,炸出團團黑雲,於是大隊轉向,向著黑雲下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