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決戰上黨(十)(1 / 2)

“小亞子”李從珂奉命率一千八百騎兵出營,向襄垣戰場接近,探查燕軍動向,並試圖消滅部分燕軍騎兵,奪回戰場機動權。

李從珂年歲不大,但和真正的“亞子將軍”李存勖一樣,已經有了多年的征戰經曆。這次他帶領的一千八百騎兵,幾乎是李嗣源麾下藩漢馬步軍騎兵的全部,有這支騎兵大軍在手,李從珂不懼怕任何敵人。

當年與宣武軍作戰的時候,李從珂就敢於帶領數十騎向十倍於己的宣武軍發動衝擊,還曾經在隰縣南郊以百騎撼動朱友寧大陣,最終追著上萬宣武軍攆出去十五裏之遙。有此戰績在手,李從珂自信心很滿。

不過李從珂也沒有盲目自大,他知道河北也是盛產騎兵的地方,河北騎兵並不弱於河東騎兵。李嗣源曾經和他談及河北騎兵的戰力,對當年那支霸都騎相當推崇。

乾寧四年(897年),盧龍老帥劉仁恭“背叛”了李克用,李克用大怒之下揮軍東進,討伐河北。這次討伐屬於李克用的“因怒興師”,最終失敗並不意外,不過直接導致河東軍慘敗的還是安塞一戰。霸都騎與河東騎兵在安塞展開騎兵對決,河東騎兵不敵霸都騎,引發了河東軍全軍總崩潰。

後來霸都騎在青草坡中伏,幾乎被宣武大將張存敬一網打盡的消息傳到河東時,李嗣源還為之歎息良久,連道數聲“可惜”,當時李從珂就在李嗣源的身邊。

因此,李從珂雖然有信心奪取騎兵野戰的勝利,內心中卻充滿警惕,一路走來小心謹慎。

接近襄垣城五裏時,李從珂沒有繼續南下,而是向西繞道,在敵情不明的情況下,他不願深入對手的“控製區”內。李從珂的目標很明確,就是直奔燕軍騎兵主力——遼東保安軍駐紮的石碭山。石碭山離襄垣城有十三裏地,如果兩邊打起來,就算襄垣城想要出兵增援,也會給李從珂留出至少兩個時辰以上的時間。

往前走了沒有幾裏地,李從珂便發現了燕軍騎兵小隊。對方並不像宣武騎兵那樣驚慌逃跑,也不像草原騎兵那樣大呼小叫,而是默默的向遠處避開,拉到一定距離後,轉身跟隨在李從珂大對騎兵右側二裏外。整個過程中,燕軍騎兵都表現得十分沉著,那股子不慌不忙的味道,讓人印象深刻。

從始至終,這隊隻有十名騎兵的燕軍小隊一直保持著嚴整的行動次序,無論是直行還是轉身,不管是緩行還是疾奔,亦或是上下坡道,每一個騎兵在隊列中的位置都沒有變化過。李從珂注意到,這隊騎兵在躍上一個小坡的時候,第二名騎兵的戰馬不知什麼原因稍稍停頓了片刻,沒有跟上,馬上的騎兵催促了幾次,胯下的戰馬才開始爬坡,這一狀況導致他和第一名騎兵的距離拉開了十多個身位。

關鍵在於,第三名騎兵立刻勒束戰馬,並不超越第二名騎兵,他身後的第四名、第五名……包括最後一名騎兵全部停在了原地,一直等到第二名騎兵重新啟動了戰馬,整個隊列才繼續前行。

這個細節反複縈繞在李從珂的心頭,成為揮之不去的陰影。

有這樣一支敵軍小隊在身邊監視,李從珂當然會感到很不舒服,其實他也派了幾支騎兵小隊前往驅逐,但對方很謹慎,始終保持在二裏之外。到了這個距離上,李從珂就隻能無奈的召回了前往驅逐的騎兵。這種騎兵遊弋方式李從珂非常熟悉,正是來自於關外遊牧騎兵,李從珂甚至能夠知道接下來對方還會采取哪些方式來回避追逐,同時保持監視的距離不變。

因此,李從珂催促部下開始加速,不再理睬這支燕軍騎兵小隊,他想趕在對方回報之前抵達石碭山,不給敵軍留出足夠的時間來準備——這也是唯一的應對之道。

李從珂騎兵大隊一提速,遠處的燕軍騎兵小隊就吹動了號角,號角聲傳向四野,在丘陵和野地中回蕩。李從珂心頭不由緊了緊,但沒有太過慌亂,用號角來傳遞警訊是常識,但簡單的號角聲無法傳遞詳細軍情,就算敵軍知道有警情需要戒備,也不知道危險程度和敵襲的規模。

當然,也有一些運用騎兵戰法比較熟練的將領,會在自己部下中定出幾個等次,用不同的方式吹出不同的長短號聲,用以代表受威脅程度的不同。但就算是這樣,所傳遞的消息也十分有限,李從珂對此不太擔心……

可是,李從珂臉色變了,燕軍騎兵的號角似乎有些不一樣。號角聲有長有短,有快有慢,起初李從珂還以為對方氣息紊亂,吹出了這種完全不著調的號聲。可是連續幾次都是如此,讓李從珂由譏笑而默然,由默然而醒悟,乃至歎服。

原來號角還可以如此使用,通過長短和快慢的變化來進行組合,就可以傳遞更多、更詳盡的消息!李從珂不知道燕軍騎兵的號角聲到底傳遞回去了哪些情報,但這條思路是完全可以借用的,隻要預先設定出固定的對應關係就行。

李從珂開始猶豫了,他不知道是應該按照原來的計劃快速奔襲,還是終止這條命令。想了想,他決定暫時不做改變,看一看情況再說。

前行片刻,左前方又發現了一支燕軍騎兵小隊,又過了一會兒,身後也綴上了另外一支。越來越多的騎兵小隊出現在四周,這樣的情況終於證實了李從珂的猜測,燕軍騎兵的號角聲能夠傳遞的消息遠遠超出自己的預計之外,石碭山的燕軍騎兵應當是做好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