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轉折(十一)(2 / 2)

可惜李嗣昭、李嗣源和周德威都以為晉王是要真的攻打絳州,於是上書抗辯,說冬雪未化,不利攻城,要求緩一緩再說。三人不知道這是試探,又異口同聲拒絕出兵,於是晉王的疑心更重了,他問,那要拖到什麼時候才合適?

三人說,至少要春暖之後吧,估計怎麼著也得四月了。於是李克用冷笑,你們這幫逆子,是想去東都參加會盟吧?

這種事情,一旦起了隔閡,就不是那麼容易消解的了。為了自保,三人立刻將兵馬收攏到身邊,以觀望局勢——誰也不想如當年的李存孝和康君立一般,莫名其妙死於刀下。當晉王第一次召集緊急軍議時,三人不約而同托詞相拒,當場氣得晉王暈厥過去。

後來在張承業和李克寧的開導下,晉王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於是想真心實意的召集河東將領們,好好敞開心扉談一次,可這一回更慘,除了李嗣昭、李嗣源和周德威三人不到以外,其他義子也不敢來了。軍中傳言,晉王是要重新奪回兵權!

這次,晉王的暈厥牽動了眼疾,他終於一病不起。

等李存勖聽完原委,才知道河東如今的形勢竟然如此艱難,他問道:“由某修書,與眾家太保細細分說,請他們回轉晉州,不知可行否?”

李克寧和張承業都搖了搖頭,不過仍舊表示可以試一試,死馬當活馬醫吧。

李存勖的書信很顯然沒有什麼作用,眾太保倒是都很客氣的回了書信,但他們表示,“父王”不在正常狀態,實在不敢回來,隻能等“父王”身子康健一些,心裏清楚一些了,再回晉州請罪。

這樣的回答無疑令李存勖很失望,也很鬱悶。他明白,現在父親的積威尚在,軍中聲望猶存,這些人不敢在這個時候公然反叛,可一旦父親真的就此撒手人寰,無論是叔父李克寧也好,還是自己也罷,都不足以令人臣服,屆時河東必然分裂,威震天下的河東軍,可就真的要就此消亡了。

如今之計,隻能祈求老天爺開眼,讓父王的眼疾快快好轉了!

可惜李存勖不知道後世有一條墨菲定律:事情如果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三月十五夜,李存勖被緊急招入晉王寢舍,同時見召的,還有李克寧、張承業、孟知祥、郭崇韜等人。

晉王的神態更見憔悴,幾乎可以用奄奄一息來形容,昏暗的燭光下,所有人都有了一種不妙的預感。

晉王指著李存勖說,孤的兒子裏麵,亞子最長,也最有出息,可惜還是年歲太幼,威望略顯不足。本來孤還想再等幾年,待亞子長成之後,多曆軍中之事,以資軍威。可惜孤的天命已至,不能再等了,隻能將這一團亂攤子交給亞子。

他對李克寧說,從此以後,就把亞子托付給你們了,希望你們好好輔佐。若是這個兒子不成器,你們也不用客氣,直接要他讓出來就是。

李克寧跪下叩首,大哭不已。

晉王又對張承業說,張建軍,你跟在孤的身邊快二十年了,看在孤對你不薄的情麵上,請多包涵亞子,有什麼不是之處,請你容忍一二。亞子有什麼做得不好的地方,一定要嚴厲斥責,不讓他犯錯。

張承業眼睛通紅,哽咽著說不出話來。

他對侄女婿孟知祥說,從現在開始,你就是中門使、衙內軍馬步虞侯,請你一定要好好輔佐亞子,幫他掌住軍隊。

晉王同時對郭崇韜說,你的才能,孤是很欣賞的,你的官職,就讓亞子來考慮吧,請你今後待他便如待親子侄一般,讓他能夠成為真正的河東之主。

末了,晉王囑咐李存勖,孤去後,可率軍退回晉陽,若事機不諧,可向燕王求助。

在一片嗚咽聲中,一代梟雄李克用薨於晉州,享年四十九歲。

年僅二十歲的李存勖被扶上了晉王的寶座,他向如今軍中威望最高的李克寧說,侄兒年幼,不通庶政,雖有父王遺命,但自恐不足以當大任。叔父勳德俱高,父王曾多次托付政務,現在侄兒想以軍府托付叔父,等到侄兒能夠主政之後再說。”

李克寧慨然道:“吾兄遺命,以而屬吾,誰敢易之!”

三月二十,李存勖正式即位晉王,同時兵退晉陽,修書向盧龍求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