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都頭很幹脆的道:“五百!將軍缺多少人咱就補多少人!河東、河北都是一家子,這東陽關留個百來人看家足矣!”
李小喜又問,你們幫我運送輜重,到了戰場上就得聽我的吩咐了,卻不知怎麼向你們將軍李嗣源交代?
李都頭笑著說,這是小事,東陽關不失,咱就沒有罪責,至於聽從貴部的調遣——咱們都是打宣武軍的不是?
李都頭等河東軍官嘻嘻哈哈一番解釋,李小喜立刻就明白了。河東搞的還是分地盤的那一套,東陽關周邊屬於李都頭的地盤,換句話說,李都頭是李嗣源這個大軍頭手下的小軍頭,保有相當的獨立性。
李都頭的軍務是鎮守東陽關,隻要東陽關還在李都頭手上,李嗣源就不能拿李都頭怎麼樣。除非李嗣源重新發布命令,要求李都頭所部並入潞州大營,那李都頭當然可以帶領部下到潞州就食,至於所要耗費的軍甲物資以及糧食,就要由李嗣源來負擔了。
嬉笑之間,李小喜的大帳內一片興高采烈,李小喜是因為節省了大筆開支而高興,河東軍官們則因為能夠一日三餐而雀躍不已。
一名河東軍官間見李將軍心情不錯,趁機追問,是否這一日三餐也能和幽州旅相同?他的問題主要還是惦記著吃肉。對此,李小喜很爽快的一揮手,說這是當然,幽州旅吃肉,自然不能讓河東的弟兄們吃喝湯。
於是又是一陣歡呼,李都頭得了剛才那名河東軍官的啟發,繼續追問李小喜,說如果遇上宣武軍,萬一,隻是萬一,因為李都頭相信李將軍所部必然戰力高強,萬一李將軍所部兵少,支應不過來,自己可以帶弟兄們上前抵擋,到時候是否能有拔賞?斬下的宣武軍首級是否可以換取更多的賞賜?
李小喜更是高興,平白得了五百生力軍,如果隻拿來當民夫,豈不是浪費?於是他很敞亮的表示,斬首一級賞錢一貫!
李都頭扭捏著說,能不能不換賞錢,咱換糧食成不?
李小喜又開動心中的小算盤計算了一番運糧到河東的價格,於是答應道:“可以,斬首兩級賞糧一石。”這樣一來,每級斬首的繳獲,他大概都可以節省兩百錢。
李都頭等幾個河東軍官立刻被李小喜的大方砸暈了,李小喜以為他又賺了,實際上卻虧大發了。按照河東軍的慣例,斬首一級的賞賜不是銅錢,也不是布帛,而是加餐——斬首一級加餐一頓。這裏麵的差別,何止十倍!
在東陽關休整了一天,將民夫們遣返河北後,李小喜宣布拔營起寨,繼續向西,這一次,推車的換成了鎮守東陽關的河東軍。
出了東陽關以後,山勢漸漸平緩,涉過濁漳河便進入了上黨盆地。河東地處群山之中,盆地即是平原,也是河東的糧食產地和人口密集地。河東有兩處平原盆地與宣武控製區接壤,一處是沁水流域的上黨盆地,另一處是汾水流域的晉州盆地。上黨盆地在東,晉州盆地在西,中間隔著太嶽山脈,都可向北延伸至晉中平原,是通往晉陽的必經之路,也是宣武軍主攻的方向。
天複二年,宣武軍雲集二十萬大軍攻打河東,主攻方向就在西邊的晉州盆地。
軍事參謀總署規劃的河東輪戰主戰場則在東部的上黨盆地。
上黨盆地南北橫跨澤潞二州,北邊的潞州仍在河東軍掌控之下,李嗣源主力就坐鎮於潞州城內(後世的長治)。南邊的澤州已經於天複元年之前落入宣武之手,天子遷都洛陽時,為了拱衛洛陽北部安全,梁王從緇青戰場上抽調了賀德倫、侯言所部,如今駐守在澤州之高平、澤州城(後世的晉城)之間。
上黨扼守晉陽的右咽喉,形勢十分險要,是從河東南下的重要道路,同樣也是宣武北上的必經之所。兩軍隔著盆地中橫亙的丹朱嶺相互對峙,形成膠著之勢。
李小喜所部幽州旅的進軍方向就是潞州的上黨地區,按照盧龍與河東之間的約定,盧龍軍上黨行營的駐地就在潞州之南的石後堡。
上黨即潞州城和周邊地區,當年秦趙長平之戰就發生在這裏,長平,就在上黨西南。
李小喜在李嗣源派來的向導指引下,過潞州城,然後抵達石後堡。接手石後堡之後,便開始依照軍事參謀總署的命令整修戰備,等待後續大軍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