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會被審查,你不應該激動……平靜一點……經過審查,教化司認為你們是合符條件的,你們都通過了……”教化官沒有說的是,審查小組的成員不僅來自教化司,還有調查統計局,尤其是後者,在審查中的發言權比較大。
“那你們是什麼意思?為何還要把某關在這裏?”
“你被關在這裏,不是因為剛才的原因,而是因為你違法了‘條令’,就事論事,你衝撞訓練教官,所以要挨罰。至於‘條令’,接下來的三天不會白費,會有人向你解釋並要求你誦讀,這也是課程之一。當然,你事先其實並不知道條令,按理不應該懲處如此之重,但我們確實有些事想和你談談……好吧,現在回到剛才的話題——阿史那……我們發現你來自雲州,是一家部族之主,而你的名字,是阿史那這個姓氏的常用名,現在我想問問,你對這個姓氏有什麼看法?”教化官問道。
教化官的問話很簡單,但能夠問出這個問題,是調查統計局和教化司聯合努力了一個月的成果。一個月前河東參加範陽軍校的名單便送到了幽州,於是調查統計局和教化司對每一個陌生的名字都進行了身份核實,經過了解,頡木裏雖然隻是黑鴉軍的一個小校,但卻是沙陀人控製下的一個草原部族俟斤。
另外,派出去調查的人員很快傳回來消息,頡木裏不僅受本部族族民的擁戴,而且對許多散落的小部族影響力都相當大,這些部族都喜歡在胸口上刻印狼的圖騰,這一現象表明,這些散落的小部族都來自曾經輝煌過的草原大帝國——突厥汗國。
麵對教化官的詢問,頡木裏有些茫然,在對方的誘導下,他一步步將自己幼時的記憶敘述而出,然後為教化官記錄下來。
教化官沒有多說什麼,等到談話結束後,他便離開了,臨走時安慰頡木裏,讓他好好學習條令,有什麼事情,他第二天會回來繼續交談。於是頡木裏心神不定的度過了禁閉的第一天,在接下來的條令誦讀中也顯得焦灼不寧。這一天的時光讓頡木裏感到格外漫長,他一直在等待教化官再次到來,他希望知道更多關於阿史那這個姓氏的事情。
禁閉的第二天,教化官重新回到了禁閉屋,這一次他準備的很充分。
“經過核實,我們確信你是黃金家族的後人,是阿史那這個偉大姓氏的嫡裔。”
頡木裏注意到對方口中“偉大姓氏”四個字,不由一陣緊張。
“看來你對自己的血脈所知並不翔實……阿史那是個偉大的姓氏,沒錯,偉大……這個姓氏崛起於四百年前,曾經輝煌無比。不過很可惜,這個姓氏最後被回紇所滅,時間大約在一百五十年前,從那以後,阿史那家族成為了草原的流浪者……”
“之所以說這個姓氏偉大,是因為你們家族中出過很多天縱英才,他們聚集在大唐的旗幟下,橫掃草原,令大唐的榮光撒播於漠北萬裏。阿史那家族為大唐天子東征西討,滅國上百,當年長安城中萬邦來朝的盛世景象,離不開阿史那家族的貢獻……”
“……隨便舉幾個簡單的例子吧,太宗朝的畢國公、輔國大將軍,聽說過麼?很好,其實畢國公就是你的先祖之一,本名阿史那社爾。貞觀十四年,畢國公與吏部尚書侯君集合兵西進,攻陷高昌國,打通了西域要道…..貞觀十九年,畢國公隨太宗東征高句麗,麵中流矢而不退,最終大獲全勝……貞觀二十一年,畢國公受封昆丘道行軍大總管,率唐軍四萬,發鐵勒、突厥、吐蕃、吐穀渾十萬餘騎,西征西域,先後攻滅處月、處密、焉耆、龜茲,占城七百餘座……畢國公戰功彪炳,位極人臣,深為大唐曆代武人所敬仰……尤其難得的是,他對天子異常忠心。太宗薨後,畢國公自願以身殉葬,幸有太宗遺詔,畢國公才沒有身殉,但此後常年陪伴於太宗陵前,直到去世……”